*瑞泉溪畔古道和瑞泉古道是昔日瑞泉聚落居民通往大尖山拓墾及挑運茶葉的農路古道~
*林市古道原本也是屬於瑞泉古道,
是聯繫...
»

76

本日行程由藍天隊8/14(三)瑞泉古道~大尖坪~大尖山除草修徑,上午7:30在至善路楓林橋集合,中午在瑞泉佛峰寺煮海鮮小卷米粉... »

59

進入後樹幹上有指標直上往五指山,取左下方向石門嶺古道,大致緩下坡柳杉林間,路況差強人意,轉平緩經過荒廢民宅, »

67

2017/02/20陰轉雨。許久沒走五指山公路去萬里了。過風櫃嘴後在北28鄉道14K指標沒多久左下就是瑞泉產道。天氣有些陰霾。開始找路,... »

3

週六天氣不錯,與銀河同學一起探瑞泉古道加長版,十分順利,順便串聯幾條古道繞回瑞泉。 »

622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後山,有幾條知名古道彼此串連著,這裡並不如前山熱鬧,卻也因此而保有更多的原始與自然。2003年曾與繽紛朋... »

6566

需仁這月桃看來應該是島田氏月桃。 想起前年底翻越大尖山 路程不長但是芒草有夠茂盛 這才想起今年完全沒走我家後山 找時間也來走這麼一趟O形
小綠瑪鋉溪...可以野餐又可繞一圈 那夏日到此戲水應該不錯哦~~
雲海謝謝需大告知花名。 您家的後山實在太廣了,反倒被您給忽略了吼。 大尖山我還沒上去過咧。
雲海夏日來此戲水也是不錯的選擇咧。
安琪這地方適合全出遊 風景很美~
雲海的確是不錯的好地方^^
今年開春我們走過艋舺龍山寺與今年最夯的剝皮寮老街、逛過2010陽明山花季,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當中,突然想念起那靜謐與蒼茫... »

9082

moonheart930906從風櫃嘴左走往萬里的路  我走過很多次 但  從沒發現那兒有個瑞士坪草原和瑪鍊溪深潭 很多幽靜的地方  還是要有人帶才找得到
tsaihuang實在很配服你,對台灣的歷史、地理瞭若指掌,請聞這些知識都是從那得來的?
2009年7月5日 ... 我們己經連續3週登萬里這一帶的古道了! 今天原定行程為:瑞泉古道->富士坪古道-> 富士 第1,2,3... »

844

2007-12-09-瑞泉+富士+林市古道 »

583

旅遊日期:96.09.01 天氣:晴天 富士坪古道、鹿窟坪古道、山腰古道、瑞泉古道及林市古道放在計畫中已有一年之久,常常動念頭想去走... »

310

~(前情提要)今天運氣實在是不好,整片大草原上居然見不到一頭牛,僅見絡繹不絕的登山 客,難道是因為人太多了,牛群不敢出來... »

315

早上從基金公路往萬里方向出發,每到假日往北海岸的路上總是會塞車,當然今天也不例外 ,就在停停走走的車陣中,好不容易遠... »

304

曾有山友建議SPP改名,因為SPP太ㄙㄨㄥˊ(俗)了,既然LKK是山客,那SPP就是【山娘】了,不過這名字聽起來也很ㄙㄨㄥˊ,於是SPP爬山... »

815

圖:瑞泉古道前段. 今天走訪萬里鹿堀坪越嶺古道, 回程走北28公路(註1)返回台北, 時間還充裕, 於是在公路約13.6公里處... »

253

[回首頁] 2004/6/13 瑞泉古道前段探路記 [WTR][GTM][GDB] GTM地圖 這已經是一年多來第四次到瑞泉這一帶: 第一次是去年五四,也是第一... »

276

自從上次去過磺嘴山之後,對富士古道上的那片草原心有所往,苦無機會上去,剛好這週小 周要帶隊走瑞泉古道、富士古道、富士... »

232

[回首頁] 2004/5/15 瑞泉古道-山腰古道(富士新古道)‧鹿堀坪越嶺古道‧富士古道‧林市古道O型串走 [WTR][GTM][MPS] ... »

367

陽明山國家公園面積約一萬一千四百五十餘公頃,涵蓋台北市士林、北投及台北縣淡水、三芝、石門、金山、萬里等五鄉鎮。 萬里鄉... »

4259

Allen一大片的草原看起來就感覺好舒服~ 版主回覆: 陽明後山宛如世外桃源。
林芷帆你好我是藝術創作者最近正找尋作品需要的元素而在搜尋網站時見到您所拍攝的柳杉林圖片正符合我所需要的創作形式於是想懇求您能否提供倒數第二張的圖片(需原檔..進行大型輸出)又或假使不方便可告知此景點的位置?
林芷帆感謝您...以及打擾了
Tony您好,照片已寄出。這是早期旅記拍的照片,2048x 1536畫素,不曉得適不適合大型輸出的品質要求?
Tony不客氣。
林芷帆oh~~~非常感謝您的提供!!但像素似乎還不太夠~ 我會在另外上山取材想請教您接近林市古道的停車場以及入口約從什麼位置進入

更多留言»

台北行腳 黃線:台北行腳134鹿堀坪古道連走富士坪。 紅線:台北行腳116富士古道登大尖山,125富士古道至翠翠谷。(5/15) ... »

591

萬里.瑞泉古道(林市古道) »

1691

ringo太精采了 眾人的回應好像推理小說抽絲剝繭似的 版主回覆: 現在山友多已熟悉那片山區的古道。 這篇旅記的附記當時山友的討論,正可見證當時的登山資訊相當有限,與今日的豐富性相比,實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