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鳳橋捐獻紀念碑,位於獅潭鄉鳴鳯古道入口。年代:民國57年(1968年)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413
照片所有人是:牽手山林作者
樹林國小石馬拍攝者:童妍童羽版主 樹林國小校園內的石馬,原是清朝咸豐年間(西元1853年之前)新竹林家林祥雲墓的墓飾。
咸豐三年,漳泉械鬥時,因鄰家祖先為泉州人,墳墓被漳州人破壞,使得原本華麗的墓碑、墓飾被埋在地底。大正四年(西元1915年),石馬被當時樹林公學校訓導王名受主任在橫坑子山的溪底發現,想把它搬到校園裡作為裝飾品,在徵得林家後裔同意捐贈給學校之後,石馬便成為樹林國小的重要文物。
咸豐三年,漳泉械鬥時,因鄰家祖先為泉州人,墳墓被漳州人破壞,使得原本華麗的墓碑、墓飾被埋在地底。大正四年(西元1915年),石馬被當時樹林公學校訓導王名受主任在橫坑子山的溪底發現,想把它搬到校園裡作為裝飾品,在徵得林家後裔同意捐贈給學校之後,石馬便成為樹林國小的重要文物。
北投畜魂碑:http://tweetybaby.pixnet.net/blog/post/40049005 日治時期台北州政府為
追念動物犧牲以生養人類之功,並為安息動物英靈,庇佑六畜興旺而安人心,特立之碑。
位於北投老街邊緣
追念動物犧牲以生養人類之功,並為安息動物英靈,庇佑六畜興旺而安人心,特立之碑。
位於北投老街邊緣
台北 @旅聯網
蓬萊寮古橋石碑,位於北47鄉道蓬萊寮附近溪谷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495)
虎字碑,位於草嶺古道埡口附近,建於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為國家三級古蹟。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464
1936年(日本昭和11年)豎立 1917年(日大正6年),日本政府研擬整治宜蘭河上游計畫,將洪水導引至蘭陽溪本流,期能舒解宜蘭河水患。
蘭陽溪整治工事,自1929年(日昭和4年)興工,歷時88個月,至1936年(日昭和11年)完工。
為紀念此壯舉,特於蘭陽大橋下的堤坊上,設立「宜蘭濁水溪治水工事紀念碑」以茲紀念。
蘭陽溪整治工事,自1929年(日昭和4年)興工,歷時88個月,至1936年(日昭和11年)完工。
為紀念此壯舉,特於蘭陽大橋下的堤坊上,設立「宜蘭濁水溪治水工事紀念碑」以茲紀念。
宜蘭 @旅聯網
西鄉菊次郎首任(1897~1902)宜蘭廳廳長 西鄉菊次郎於日據明治三十年至三十五年(1897~1902)首任宜蘭廳廳長,
為免除宜蘭河水患,修堤防、治水利,功在蘭陽。
當地士紳為紀念西鄉菊次郎廳長的功績,在明治三十八年(1905)豎立於宜蘭河河堤。
為免除宜蘭河水患,修堤防、治水利,功在蘭陽。
當地士紳為紀念西鄉菊次郎廳長的功績,在明治三十八年(1905)豎立於宜蘭河河堤。
宜蘭 @旅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