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閱 1

雙溪

新北市雙溪區古道

北勢溪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陽明山腳下的法蘭克)北勢溪全長約50公里,為新店溪的源流之一, 流域分布於新北市雙溪區、坪林區、石碇區、新店區, 在新店龜山與南勢溪匯流合流後成為新店溪~ 闊瀨古道,北勢溪古道及灣潭古道均屬於坪雙古道的路段~ 三條古道以

貂山古道

北縣雙溪;日據時代時因為採金而熱鬧一時的道路,也成為當時由九份往雙溪的通道

坪溪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Tony)輕鬆悠遊灣潭古道五星級、最老少咸宜的路段!步行20分鐘,抵達小瀑布、小水潭,觀看魚兒悠遊,聆聽溪流淙淙,好療癒,好自在!淡蘭古道一點都不難,就看你要怎麼走。

燦光寮舖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Tony)這個季節造訪燦光寮古道,時節正佳,恰逢東北角的芒花季。燦光寮的秋芒一向有名,每當深秋芒花滿山怒放, 隨時時間推移,色彩變化,由艷紅,而黃澄,而終如浪雪,芒花在陽光下閃耀發亮,可媲陽明山的大屯秋芒。

辭職嶺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山與琴)辭職嶺古道:新北市雙溪、泰平兩地之間的步道。古道入口在雙泰產業道路(雙泰公路)7.5公里處附近,終點位於雙泰公路8公里處。在雙泰公路開通前,是雙溪市區通往泰平地區的唯一步道。

牡丹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陽明山腳下的法蘭克)雙溪焿子寮古道(牡丹古道),自石笋21號一直延伸至燦光寮6號~ 這條古道長久以來雜草掩徑無法通行,感謝基隆阿福夫婦除草和修徑的辛勞, 山友們可以在這條古道上漫步悠遊,欣賞自然風光 焿子寮山西南峰,海拔312公尺,鑛物課860號基石 焿子寮山,海拔315公尺,鑛物課408...

石筍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劉炫煌)石笋古道,又稱「石筍古道」,位於新北市雙溪區牡丹里, 昔日曾是牡丹、石笋、燦光寮各聚落間往來的道路。中途有多處古早厝地,古道兩側伴隨多處開墾平台,先民之辛勞留給後人追思。

灣潭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山影狐蹤Fuli)淡蘭古道灣潭段(灣潭古道)位於新北市(舊台北縣坪林鄉)坪林區漁光村與(舊台北縣雙溪鄉)雙溪區泰平村的山區內,為昔日兩村落間的來往古道,古道貼著北勢溪上游支流灣潭溪而行,舊稱「灣潭古道」。

烏山越嶺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Tony)烏山越嶺古道屬於淡蘭古道中路的一段,銜接灣潭古道與坪溪古道,古道長僅1.4公里,也可以銜接坪溪產業道路及烏山路,形成一條小環狀的健行路線。

中坑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鳥毛遊記)中坑古道位於新北市雙溪區長源里中坑地區,為昔日茶商的捷徑,而淡蘭古道雙溪(柑腳)與盤山坑之間的舊路,分有東西支線。古道上有百年福德祠、古厝等歷史遺跡及美麗的梯田草原,登上中坑頭鞍部即為中坑古道終點。

大平山腰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Tony)從紅壇古道進入,造訪大平山腰古道。大平山腰古道是昔日淡蘭古道路線之一,沿途古道遺跡豐富,還有消暑怡人的虎豹潭上游溪谷,古道途中還可以順登大平山(太平山)。環狀健行一圈,大約4小時的路程(含休息)。

枋山坑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Tony)枋山坑古道屬於淡蘭古道中路的一段,全長約3公里,古道的入口位於坪林北42公路約15.1K處,由此上行,途中經過枋山坑2號、3號民宅,抵達中坑頭福安宮。福安宮為大正十一年(1922)修建的石砌小土地公廟,鄰旁也有一座大正元年()(1912)設立的方向碑,見證了淡蘭古道的歷史。

虎豹潭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山通大海紀行)2009年7月29日 ... 日期: 2009/07/26 天氣: 晴午後有雨人員: 50多人. 交通資訊: 1.國道一下暖暖交流道, 轉62快速道路至瑞芳,再走侯牡公路(北37鄉道)至雙溪市區,過雙溪 ...

內盤山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蕭郎)週六跟銀河同學一起到雙溪盤山坑登兩座藍天隊新命名的小山,順遊兩條不錯的古道,登完山之後,不想走回頭路,最後走產道繞回登山口。

雞母嶺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Tony)所謂的「楊廷理古道」,是指清代台灣知府楊廷理在嘉慶年間開闢的入蘭道路,距今約二百年,學者認為這是清代台灣山區最早的一條官道。由於這條古道的文獻記載不清,又時隔已久,究竟路線為何,頗難論斷。

溪尾寮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鳥毛遊記)據查資料,溪尾寮古道是從溪尾寮經藤寮坑至張家莊到三水潭的越嶺舊路,至三水潭後又可沿著北勢溪上游的古道至料角坑, 值得一提的是,北勢溪古道從三水潭至料角坑(屬泰平村),是昔日三水潭附近聚落的學童前往泰平國小所走的上學路。

憨仔坑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lee) 憨仔坑地名:憨仔?!不是人憨,而是早年該地區魚很多,捕魚、釣魚很容易,於是住民就戲稱魚兒笨笨[憨憨]的。

紙坑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山通大海紀行)紙坑古道是昔日雙溪外柑腳通往平溪番仔坑的越嶺古道,此舊路在1904年台灣堡圖尚未標示,但到大正15年(1926年)陸測部可見其路線。而紙坑(1)其地名由來不詳,是否和石碇紙寮坑一樣,與先民在此製紙有關,就不得而知? 幾天前江隊長提到紙坑有顆礦務課基石和一條通往越嶺古道,...

南勢坑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山通大海紀行)【南勢坑古道】,是一條聯絡灣潭和北宜古道的舊路,因途中有個南勢坑聚落(註1),故而稱為【南勢坑古道】。其古道路徑,最早可見於【明治頂雙溪之廳內全圖】及稍後1921年日治二萬五分之一的【台灣地形圖】(註2),另據烏山30號的陳述,早期因鶯仔嶺頂附近有草皮,均取此徑到...

新路尾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山通大海紀行)前言:新路尾,為嘉慶年間杜柏端所開闢,因當時交通不便,由魚寮開始鑿路,只能鑿路到此,所以稱為「新路尾」。新路尾山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碩仁里和雙溪區平林里的交界處,因地處僻遠,往昔登臨者大多由竹寮坑單攻,雖本隊曾於2009.9.9 從后番子坑重修舊徑到此,但因交通接...

紅壇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山影狐蹤Fuli)「紅壇」廟宇,祭祀福德正神、五谷先帝、三官大帝、天上聖母等列位尊神。由房屋外表觀察及紅壇的正門聯對,這棟看似平凡的屋舍,實為庄社裡所屬的祭壇,現在才想起古道之所以起名為紅壇應該與此紅壇廟宇有關吧!

遠景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陽明山腳下的法蘭克)遠景古道原稱為三叉港古道主線,是連絡雙溪區三叉港與庚子寮的重要路徑,入口在青雲路0.5K附近,經昭北府至"游家古厝",接土地公嶺古道往或青雲古道~ (三叉港古道是由遠景古道、青雲古道及土地公嶺古道,這三段古道組合而成) *南草山(草山庄),海拔562公尺,土地調查...

文秀坑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山影狐蹤Fuli)文秀坑古道 不長卻是沿著小溪而行,昔日常是我閒暇溪釣苦花的小溪。尤其是民宅前田下這段步道幾乎與小溪等高並行,溪淺水清澈讓人很容易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