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山中的溪流呈現出人文與自然的風貌 文秀坑溪
起溯點:文安橋 終點:土地公嶺街9號 溯溪距離(單程):1.8公里 產業道路距離:1.8公里 溯溪時間(去程+回程):3.5小時 原本要從土地公嶺街找下切點到「文秀坑溪」 突然發現「文安橋」離停車點更近 所以改從這邊下切 不過,因為這旁邊就是農田 所以水質就比較差一點 走了100多尺轉入主流 經過「文秀溪」下繼續上溯 不久發現水變清澈了 原來是有一個小支流的水很混濁 經過一個攔沙壩 因為累積了不少水量 水深及胸 加上兩岸邊的樹叢都長到溪流中間 感覺像是在迷你版的「亞馬遜河」 還好應該不會出現怪生物 本來比較有人為的痕跡的溪流景致 到這邊開始呈現完全自然的樣態 這算是台灣淺山溪流很常見的風貌 聰明橋下的深潭是這一段的「文秀坑溪」 最大的深潭 雖然比較大 不過水深最深到胸部而已 這邊也有小瀑布可以沖水 「壺穴」地形也是蠻明顯的 繼續上溯 由於「文秀坑溪」幾乎是人煙罕至 所以灌木幾乎都長到溪流中間 常常需要披荊斬棘 或是找到樹叢當中的縫隙鑽過去 有時候還布滿蜘蛛網 中午找了個小溪谷午餐 還發現對岸有一條個頭不小的蛇 不過初步看起來是無毒的蛇 溪中也蠻多螃蟹與小魚的 也是條生態很豐富的溪流 下半場的溯溪 開始有一些陡度 每隔一段溪流就會出現一座攔砂壩 不過,「文秀坑溪」的攔沙壩都很親民 而且也都是斜坡式的 也算是蠻好攀爬的 文秀坑」算是蠻早期就開發的地區 前人在這裡開墾也很多年了 「文秀坑溪」上大大小小好幾座橋樑 有些還在使用 有些則很明顯已經荒廢了 因為「文秀坑溪」真的是很簡單的溪流 所以也可以邊走邊聊天 很是悠閒 「文秀坑溪」因為是比較小巧的溪流 即便有一些水潭 也是蠻淺的 溪流是屬於泥沙的地形 所以含沙量也是蠻大的 常常原本清澈的溪水 我們一走過就會變得很混濁 經過雙板橋 繼續上溯馬上就會來到「土地公嶺街」的涵洞 本來想溯溪的路線是應該還要再往前一段再切到支流 沒想到主流的河道太不明顯 加上看到溪流的變化不大 又剛好有樓梯很好爬 就結束「文秀坑溪」的旅程 只花了2個多小時就完成了 結果回家仔細一算溯溪的歷程才走了1.8公里 回程還去與隊員同名的橋合照 不過 這1.8公里的變化卻是很大 從人工到自然又開始出現人工設施 也算是有趣的一條溪 溯完溪也一起到澳底吃個冰 再打道回府2024 (發表 16 篇) 最吸睛
文

[溯溪]第一百八十二溯 有數道彩虹與絕美峽谷的加拿瀑布 加鹿溪
起溯點:加鹿溪河岸 溯溪終點:加拿瀑布 溯溪距離(單程):1公里 溯溪時間(去程+回程):2小時 來到台東的第四天 雖然今天就要回程了 但是好不容易來一趟台東 當然還是要多溯一條溪 找了一條路程與溯程都比較短的「加鹿溪」來溯 雖然是位置是在「海端鄉」 但是卻是從「鹿野鄉」進去一下子就到了 相較於「桑樹溪」、「八邊溪」與「七里溪」 「加鹿溪」的溪谷大上好幾倍 不過,今天的溪水卻不多 大多都集中在中央的河道 雖然有一些落差 一路上溯 幾乎很少遇到深潭 即便要渡溪 水深也頂多到膝蓋而已 一開始也是很多個攔沙壩要攀爬 (如果走旁邊的小徑就可以避開這幾個攔沙壩) 不過不是一座座水泥攔沙壩直接聳立在河道上 攔沙壩直接用溪谷的石頭直接堆疊而成的 因為很多踏點與抓點 所以每座攔沙壩都可以直接從中間攀爬上去 也可以從河道的兩側灘地前行 也是輕鬆好走 溯一溯如果覺得覺得熱 就可以直接在溪水當中沖涼 溪水十分清澈、乾淨且清涼 也是蠻舒服的 上溯一小段 就可以發現峽谷明顯逐漸變窄 「加鹿溪」也會分成兩個小河道 走中間的礫石灘就可以很輕鬆上溯 不過,整個溯溪的歷程因為輕鬆就比較沒有什麼特色 在經過幾個小落差就可以看到峽谷當中的「加拿瀑布」 我們大概只花一小時就溯到「加拿瀑布」 本來以為今天溪水這麼少 「加拿瀑布」應該水勢也不大 沒想到愈接近「加拿瀑布」就愈可以感受到震撼 「加拿瀑布」高度大約為15公尺 不過,今天水量超大 形成好幾道的瀑布 從峽谷上傾瀉而下 真的是十分壯觀 加上在峽谷當中 聲音的迴盪也是令人震撼 在峽谷當中也可以看到兩、三道彩虹 這麼美的瀑布真的是很少見 在「加拿瀑布」的一線天峽谷中 就可以感受到巨量的水氣 在炎夏當中的峽谷卻是異常清涼 站在瀑布下讓水沖在身上的衝擊力也很是很厲害 所以我們也在「加拿瀑布」下玩了一陣子 不過「加拿瀑布」的峽谷其實是蠻險峻的 之前搜尋到的紀錄也有落石的紀錄 所以還是要很小心才行 回程只要下溯溪谷一段路 就可從「加鹿溪」的右岸切回岸上就可以回到起溯點 「加鹿溪」的河岸整治剛剛完成(還有施工的痕跡) 不過,明年的雨季之後 「加鹿溪」的風貌可能就會不一樣了2024 網友最推
文

[溯溪]第一百八十二溯 有數道彩虹與絕美峽谷的加拿瀑布 加鹿溪
起溯點:加鹿溪河岸 溯溪終點:加拿瀑布 溯溪距離(單程):1公里 溯溪時間(去程+回程):2小時 來到台東的第四天 雖然今天就要回程了 但是好不容易來一趟台東 當然還是要多溯一條溪 找了一條路程與溯程都比較短的「加鹿溪」來溯 雖然是位置是在「海端鄉」 但是卻是從「鹿野鄉」進去一下子就到了 相較於「桑樹溪」、「八邊溪」與「七里溪」 「加鹿溪」的溪谷大上好幾倍 不過,今天的溪水卻不多 大多都集中在中央的河道 雖然有一些落差 一路上溯 幾乎很少遇到深潭 即便要渡溪 水深也頂多到膝蓋而已 一開始也是很多個攔沙壩要攀爬 (如果走旁邊的小徑就可以避開這幾個攔沙壩) 不過不是一座座水泥攔沙壩直接聳立在河道上 攔沙壩直接用溪谷的石頭直接堆疊而成的 因為很多踏點與抓點 所以每座攔沙壩都可以直接從中間攀爬上去 也可以從河道的兩側灘地前行 也是輕鬆好走 溯一溯如果覺得覺得熱 就可以直接在溪水當中沖涼 溪水十分清澈、乾淨且清涼 也是蠻舒服的 上溯一小段 就可以發現峽谷明顯逐漸變窄 「加鹿溪」也會分成兩個小河道 走中間的礫石灘就可以很輕鬆上溯 不過,整個溯溪的歷程因為輕鬆就比較沒有什麼特色 在經過幾個小落差就可以看到峽谷當中的「加拿瀑布」 我們大概只花一小時就溯到「加拿瀑布」 本來以為今天溪水這麼少 「加拿瀑布」應該水勢也不大 沒想到愈接近「加拿瀑布」就愈可以感受到震撼 「加拿瀑布」高度大約為15公尺 不過,今天水量超大 形成好幾道的瀑布 從峽谷上傾瀉而下 真的是十分壯觀 加上在峽谷當中 聲音的迴盪也是令人震撼 在峽谷當中也可以看到兩、三道彩虹 這麼美的瀑布真的是很少見 在「加拿瀑布」的一線天峽谷中 就可以感受到巨量的水氣 在炎夏當中的峽谷卻是異常清涼 站在瀑布下讓水沖在身上的衝擊力也很是很厲害 所以我們也在「加拿瀑布」下玩了一陣子 不過「加拿瀑布」的峽谷其實是蠻險峻的 之前搜尋到的紀錄也有落石的紀錄 所以還是要很小心才行 回程只要下溯溪谷一段路 就可從「加鹿溪」的右岸切回岸上就可以回到起溯點 「加鹿溪」的河岸整治剛剛完成(還有施工的痕跡) 不過,明年的雨季之後 「加鹿溪」的風貌可能就會不一樣了2024 最多迴響
文

第一百六十七溯 在岩壁溫泉中欣賞漫天星光 北港溪
起溯點:惠蓀林場山林巷13K 終點:北港溪山壁溫泉(惠蓀溫泉) 回程:原溪回溯 溯溪距離(兩天來回):22.8公里 溯溪時間(去程、回程):4小時、4.5小時 上次來「惠蓀林場」已經是26年前了 彷彿是上一輩子的感覺 加上上次來「惠蓀林場」下大雨 所以對於林場的印象也不太深刻 因為早上塞車塞太久 一路趕到埔里進「惠蓀林場」也已經是下午一點多了 差不多兩點從山林巷13K鐵柵欄入口 要先踢一段山路到達「清翠橋」 換完裝之後繼續踢林道下到「北港溪」溪畔 單程大概需要渡溪十多次 大多都是沿著左岸前進 走到無法通過的地形 再橫渡到對岸過去 幸好今年的水量比較少 大多數渡溪都還算是輕鬆 「北港溪」的水質清澈 所以也蠻容易從岸邊觀溪水的深淺 尋找合適的渡溪點 大概溯到三分之二的路程就會進入「一線天」的地形 之所以稱為一線天 表示峽谷會更狹窄 也會遇到兩個比較難一點點的關卡 終於在將近六點的時候到達「北港溪山壁溫泉」 附近的溪畔也有一些比較平緩的沙地適合紮營 也迫不及待先來泡一下溫泉1
12
2024-02-12


二月大事
[溯溪]第一百六十九溯 在芽丁溫泉瀑布下欣賞大自然之美 南澳北溪
溪流名稱:南澳北溪 起溯點:力霸產業道路24公里處 終點:芽丁溫泉(烏帽溫泉) 溯溪距離(來回):4公里 第二天一樣來到南澳北溪溯溪 不過,目標則是「芽丁溫泉」(烏帽溫泉) 「芽丁溫泉」(烏帽溫泉)的實際溯溪距離其實不長 一個小時就可以到達 比較困難的路程是「力霸產業道路」也是「安平坑林道」路程18公里 爬升超過1200公尺 雖然大多數是柏油路 但是斷斷續續有不少碎石路 而且還有高低落差 還有很多多的陡坡與髮夾彎 光車程就要一個多小時 有一兩個地方還要下車走一下 終於到了「芽丁溫泉」的登山口 竟然已經停滿了十幾輛車 熱門程度令人乍舌 也因為「芽丁溫泉」(烏帽溫泉)因為太過輕鬆與簡單 在已完溯的溯友建議下 我們連安全帽跟救生衣都沒帶就出發了 不過,一開始就是一個陡下130公尺的碎石坡 雖然十分陡峭 但是大多數的地方都有拉繩 所以也不算是十分困難 只是遇到不少要回去的溯友正在回程 所以需要等待一下 到達「南澳北溪」的溪谷 沿著溪流下溯 沿途遇到好幾十人都是昨天在「芽丁溫泉」(烏帽溫泉)紮營的隊伍 這一段大約一公里的「南澳北溪」算是十分平緩 即便是下溯也不會覺得有太大的落差 溪谷中的巨石也比昨天小一些 所以溯起來也算是輕鬆 而且溪水乾淨清澈 而且近期因為「芽丁溫泉」(烏帽溫泉)太過熱門 所以沿途也都有熱心溯友的疊石記號 跟著走完全不用找路 而且路程一直在左岸 直到看到右岸的溫泉瀑布 就知道「芽丁溫泉」(烏帽溫泉)到了 「芽丁溫泉」(烏帽溫泉)的溫泉瀑布高度有好幾公尺 流經的地方就會有碳酸鈣的沉澱 碳酸鈣加上在溫泉池中的藻類 就會呈現出不一樣的顏色 色彩也是很繽紛 加上天然的溫泉飛瀑形成的SPA 在瀑布下沖著熱水 欣賞溪谷的美景 讓人心曠神怡 同樣都是泡溫泉 野溪溫泉與一般溫泉觀光區的差別就在這裡了 「芽丁溫泉」(烏帽溫泉)也有很多池可以泡 而且溫度不一 除了幾池溫度太高無法泡之外 大多數的池子的溫度與水量都很好泡 容納個30-40人都沒問題 不過,大多數的人都已經結束返回 結果「芽丁溫泉」(烏帽溫泉)就被我們七人包場了 在「芽丁溫泉」(烏帽溫泉)爽泡兩個多小時之後 到每一個溫泉池欣賞一下 每一個溫泉池都有不同的特色 之後就開始回溯 回溯就更簡單了 也就這樣結束舒服的兩天野溪溫泉之行三月大事
第一百七十溯 欣賞溪谷中的山光水色與暢溜滑水道 阿玉溪
已經好久沒有到「烏來」溯溪了 因為有一陣子很常來「烏來」溯溪 這附近的溪流幾乎都溯過了 上次來「阿玉溪」是2011年 也已經是13年前了 依稀記得有一個滑水道很可怕 其他的都不太記得了 所以今年的溯溪季第一溯就決定是「阿玉溪」 阿玉溪也是桶後溪的支流 所以相對於桶後溪 阿玉溪的水量與流域都相對較少 今天一共有16位夥伴一起溯溪 也是我親愛的彤彤人生第一溯 不過一下水突然還是覺得溪水好冰涼 果然最好的溯溪季也就是盛夏沒到來 今天的阿玉溪水量遠比上次少 所以溯起來比上次輕鬆多了 印象中的阿玉溪有蠻多深潭地形 而且很多深潭都清澈見底 還呈現清澈的碧綠色 潛入水中的能見度也不錯 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跳水點的 不過,因為目前是枯水期 深潭的水比較淺一些 但還是有兩到三個深潭還是可以跳水的 這次溯阿玉溪有蠻多新的體驗與感覺的 因為阿玉溪已經是很上游的溪流 而且沿岸完全沒有住家 只有一個只能步行的林道 所以水質真的是很純淨 前半段的阿玉溪溪谷有時候還蠻直的 後半段的溪谷則是比較曲曲折折的 往往無法一眼看到很遠 但也因此有時候也會在一個個轉彎處 發現很令人驚豔的峽谷美景 不是那種很壯觀瑰麗的峽谷 就是小而美 比較可以親近的峽谷 前半段的阿玉溪平緩好走 中午找了一個蠻美的溪谷吃午餐 因為時序才五月 所以曬曬豔陽也還算是舒服 後半段的阿玉溪則是開始爬升 也因此產生很多的地形 還可以看到不少聳立的巨石在溪流中 也形成小型的巨石陣 也有蠻多小瀑布可以攻瀑 或是從旁邊高遶過去 整個這一段的阿玉溪都不是很難走 不久就會來到傳說中的阿玉溪滑水道 很多年前那個讓人驚恐的滑水道 因為今年水量比較小 好像也沒那麼可怕了 因為水量少可以滑行的距離也短一些了 不過,一夥人也玩得蠻開心的 畢竟天然滑水道的地形還是不多 阿玉溪滑水道繼續上溯 溪谷也持續爬升 因為沿途都會遇到一些釣友 也表示有幾個上切點可以上切 最後從左岸的大岩壁旁邊有繩索可以切回西坑林道 不過,這一段是從溪谷陡上切回去林道 也是讓人爬到不要不要的 這也是今天感覺最累的地方 之後也踢了4公里還算平緩的西坑林道回到起溯點五月大事
淺山中的溪流呈現出人文與自然的風貌 文秀坑溪
起溯點:文安橋 終點:土地公嶺街9號 溯溪距離(單程):1.8公里 產業道路距離:1.8公里 溯溪時間(去程+回程):3.5小時 原本要從土地公嶺街找下切點到「文秀坑溪」 突然發現「文安橋」離停車點更近 所以改從這邊下切 不過,因為這旁邊就是農田 所以水質就比較差一點 走了100多尺轉入主流 經過「文秀溪」下繼續上溯 不久發現水變清澈了 原來是有一個小支流的水很混濁 經過一個攔沙壩 因為累積了不少水量 水深及胸 加上兩岸邊的樹叢都長到溪流中間 感覺像是在迷你版的「亞馬遜河」 還好應該不會出現怪生物 本來比較有人為的痕跡的溪流景致 到這邊開始呈現完全自然的樣態 這算是台灣淺山溪流很常見的風貌 聰明橋下的深潭是這一段的「文秀坑溪」 最大的深潭 雖然比較大 不過水深最深到胸部而已 這邊也有小瀑布可以沖水 「壺穴」地形也是蠻明顯的 繼續上溯 由於「文秀坑溪」幾乎是人煙罕至 所以灌木幾乎都長到溪流中間 常常需要披荊斬棘 或是找到樹叢當中的縫隙鑽過去 有時候還布滿蜘蛛網 中午找了個小溪谷午餐 還發現對岸有一條個頭不小的蛇 不過初步看起來是無毒的蛇 溪中也蠻多螃蟹與小魚的 也是條生態很豐富的溪流 下半場的溯溪 開始有一些陡度 每隔一段溪流就會出現一座攔砂壩 不過,「文秀坑溪」的攔沙壩都很親民 而且也都是斜坡式的 也算是蠻好攀爬的 文秀坑」算是蠻早期就開發的地區 前人在這裡開墾也很多年了 「文秀坑溪」上大大小小好幾座橋樑 有些還在使用 有些則很明顯已經荒廢了 因為「文秀坑溪」真的是很簡單的溪流 所以也可以邊走邊聊天 很是悠閒 「文秀坑溪」因為是比較小巧的溪流 即便有一些水潭 也是蠻淺的 溪流是屬於泥沙的地形 所以含沙量也是蠻大的 常常原本清澈的溪水 我們一走過就會變得很混濁 經過雙板橋 繼續上溯馬上就會來到「土地公嶺街」的涵洞 本來想溯溪的路線是應該還要再往前一段再切到支流 沒想到主流的河道太不明顯 加上看到溪流的變化不大 又剛好有樓梯很好爬 就結束「文秀坑溪」的旅程 只花了2個多小時就完成了 結果回家仔細一算溯溪的歷程才走了1.8公里 回程還去與隊員同名的橋合照 不過 這1.8公里的變化卻是很大 從人工到自然又開始出現人工設施 也算是有趣的一條溪 溯完溪也一起到澳底吃個冰 再打道回府六月大事
[溯溪]第一百七十二溯 在多層攔沙壩與天然溪谷中享受夏日的清涼 牡丹溪
起溯點:新北市環保局雙溪區清潔隊資收場旁階梯 終點:三貂親水公園 溯溪距離(單程):2公里 產業道路距離:2公里 溯溪時間(去程+回程):4小時 本次設定也是來雙溪的「牡丹溪」溯溪 但是因為人數不足打算取消本次溯溪 沒想到好夥伴、好朋友一個個加入義氣相挺「牡丹溪」 也才讓本次的順利成行 在「牡丹土地公」停好車 再往新北市環保局雙溪區清潔隊資收場走一小段路 就可以發現有階梯可以直下河岸 「牡丹溪」有一些河段是河川的原貌 但大多數的時候都有很明顯的人工痕跡 人工與自然景致交錯 也是台灣溪流常見的風貌 溪流中有無數的攔砂壩 不過查了一下網路的資料 「牡丹溪」在2005年時有整治過一次 2005也算是蠻近期的 所以河川整治的工法比較現代 因此攔沙壩不是距離很遠就出現很高聳的一座攔沙壩 反而是相隔不遠就會有一座攔沙壩 但是高度都不高 算是很親民的攔砂壩 大部分連小朋友都不用太費力就可以翻上去 因次雖然「牡丹溪」中有無數的攔砂壩 一開始還想認真算有幾個 但是算到20幾就放棄了 而且有好幾個都是連續好幾層的攔砂壩 也形成小瀑布 每每翻過一個攔沙壩 就會發現後面又有一個 也在邊溯邊爬升 「牡丹溪」旁的住家不多 而且旁邊就是產業道路 也看到三、四個點可以直接切回岸上 還有露營地 所以也是一條安全的溪流 光光帶了兩個女兒一起來溯溪 可能因為是初體驗 所以很需要幫忙 也讓不少的叔叔阿伯的父愛大爆發 一路呵護 「牡丹溪」也算是簡單的溪流 所以不用一直很認真溯 常常可以停下來等等後面的夥伴 也可以聊聊天 我喜歡溯溪的原因 除了可以欣賞溪中的美景之外 更重要的是與夥伴之間的聊天與互動 與好朋友溯溪才是王道啊 而且在「牡丹溪」中溯溪 可以一直看到遠方的「牡丹山」與「燦光寮山」 也是蠻美的 只是「牡丹溪」的溪谷比較大一些 所以蠻多溪谷都沒有遮蔭的 「牡丹溪」雖然沒有禁漁 不過溪中的魚群還是不少 也看到當地居民設置的魚簍 還有捕到兩條不小的魚 「牡丹溪」的溪谷也有一處是由一處大面積頁岩沖積出來的狹長型峽谷 如果水量更大的話會更美 也是今天覺得「牡丹溪」最美的地方 潛入水中也可以發現魚群都躲在石縫當中 繼續上溯到「黃金橋」下的深潭是今天最大且深的深潭 是必須游泳渡過的 站上攔沙壩還可以跳水 也可以玩水中圈圈 溯到「牡丹十三層親水區」 也是最大的一個多層攔沙壩 意外發現這裡是戲水秘境 有不少家庭在此烤肉、戲水 之後就沿著定福路慢慢踢回「牡丹土地公」七月大事
[溯溪]第一百七十二溯 遍訪六個瀑布群與享受跳水樂趣的中坑溪
起溯點:中坑溪河岸 溯溪終點:雲心瀑布 溯溪距離+山路:4公里+ 產業道路距離:3公里 溯溪時間(去程+回程):6小時 是怎樣的一條溪可以來溯八次 當然是一條經典的溪 不過 上一次來溯「中坑溪」也已經是2016年了 時隔八年 也算來重溫舊夢 當然也帶一些沒來過的好夥伴一起來見識一下可以讓我溯七次的溪 究竟是條怎樣的溪 這次除了要溯「中坑溪」之外 除了必經的「姊妹瀑布」 與終點的「雲心瀑布」 這兩個瀑布之前造訪過 還設定目標要去沒去過的「森山瀑布」、「秘境瀑布」、「藝音瀑布」、「阿花瀑布」 時隔多年來溯「中坑溪」 溪水一樣清澈、冷冽 只是溪谷有些地方依稀還有點印象 但更多的溪谷景致都已經有蠻大的變化的 感覺就像溯一條新的溪 有幾處溪谷可能因為今天水量蠻大的 所以可以玩玩漂漂河 上溯一段又到了「中坑溪」最佳跳水的峽谷 為什麼說是最佳 因為高度大概四公尺多 不算太高 而且深潭很深 很適合跳水 連小朋友都玩到不亦樂乎 算是來「中坑溪」一定要玩的 再來就會到第一個的「姊妹瀑布」 在瀑布下看水量還好 因為妹瀑都不見了 但其實瀑布的水量還是算大 一樣循右岸的小瀑上攀就會到「心靈峽谷」 中午到了「心靈峽谷」 也在這裡用餐 以前都會在這裡大玩滑水道 而且玩的人還不少 還需要排隊 不過,因為今天水量大很多 感覺蠻危險的 所以就作罷 前半段的「中坑溪」其實比較經典 溪谷的景致也比較美 因為下午還要去尋找另外幾個瀑布 所以就急行車上溯到「雲心瀑布」 而這一段的「中坑溪」開始爬升 地形很明顯一直陡上 而且巨石林立 所以就得持續攀岩而上 因為落差大也形成一個洞穴 這一段的「中坑溪」有一、兩個新出現的崩塌處 要比較小心通過 這一段也比較沒有樹蔭 所以也比較曝曬 終於溯到「雲心瀑布」 很多年沒來了 瀑布還是一樣很美 溪水還是一樣冰冷 休息一下循右岸的山徑上行就會先到「雲心瀑布」上方的「森山瀑布」 這邊都是以山路為主 「雲心瀑布」與「森山瀑布」和稱「雲森瀑布」 「森山瀑布」下有一個小洞穴 在這裡也可以盡情享受瀑布飛澗 繼續上行可以先走一個不明顯的小叉路造訪「藝音瀑布」 「藝音瀑布」因為路徑不明顯比較需要找一下 是個落差比較大的多層瀑布 回到山徑繼續上山就會到達「秘境瀑布」 「秘境瀑布」雖然落差較小 不過層層疊疊的 個人覺得是這幾個瀑布當中最美的一個 「阿花瀑布」是個有趣名字的瀑布 也是繼續走山路上去就會到 落差也不是很大 之後回到「雲心瀑布」與夥伴會合之後 就循山徑回到「中坑產業道路」 慢慢踢就可以回到起溯點了 時隔多年這次溯「中坑溪」的經驗還是蠻不錯的 溯了這第八次的「中坑溪」 下次再來可能是很久很久之後了八月大事
[溯溪]第一百八十二溯 有數道彩虹與絕美峽谷的加拿瀑布 加鹿溪
起溯點:加鹿溪河岸 溯溪終點:加拿瀑布 溯溪距離(單程):1公里 溯溪時間(去程+回程):2小時 來到台東的第四天 雖然今天就要回程了 但是好不容易來一趟台東 當然還是要多溯一條溪 找了一條路程與溯程都比較短的「加鹿溪」來溯 雖然是位置是在「海端鄉」 但是卻是從「鹿野鄉」進去一下子就到了 相較於「桑樹溪」、「八邊溪」與「七里溪」 「加鹿溪」的溪谷大上好幾倍 不過,今天的溪水卻不多 大多都集中在中央的河道 雖然有一些落差 一路上溯 幾乎很少遇到深潭 即便要渡溪 水深也頂多到膝蓋而已 一開始也是很多個攔沙壩要攀爬 (如果走旁邊的小徑就可以避開這幾個攔沙壩) 不過不是一座座水泥攔沙壩直接聳立在河道上 攔沙壩直接用溪谷的石頭直接堆疊而成的 因為很多踏點與抓點 所以每座攔沙壩都可以直接從中間攀爬上去 也可以從河道的兩側灘地前行 也是輕鬆好走 溯一溯如果覺得覺得熱 就可以直接在溪水當中沖涼 溪水十分清澈、乾淨且清涼 也是蠻舒服的 上溯一小段 就可以發現峽谷明顯逐漸變窄 「加鹿溪」也會分成兩個小河道 走中間的礫石灘就可以很輕鬆上溯 不過,整個溯溪的歷程因為輕鬆就比較沒有什麼特色 在經過幾個小落差就可以看到峽谷當中的「加拿瀑布」 我們大概只花一小時就溯到「加拿瀑布」 本來以為今天溪水這麼少 「加拿瀑布」應該水勢也不大 沒想到愈接近「加拿瀑布」就愈可以感受到震撼 「加拿瀑布」高度大約為15公尺 不過,今天水量超大 形成好幾道的瀑布 從峽谷上傾瀉而下 真的是十分壯觀 加上在峽谷當中 聲音的迴盪也是令人震撼 在峽谷當中也可以看到兩、三道彩虹 這麼美的瀑布真的是很少見 在「加拿瀑布」的一線天峽谷中 就可以感受到巨量的水氣 在炎夏當中的峽谷卻是異常清涼 站在瀑布下讓水沖在身上的衝擊力也很是很厲害 所以我們也在「加拿瀑布」下玩了一陣子 不過「加拿瀑布」的峽谷其實是蠻險峻的 之前搜尋到的紀錄也有落石的紀錄 所以還是要很小心才行 回程只要下溯溪谷一段路 就可從「加鹿溪」的右岸切回岸上就可以回到起溯點 「加鹿溪」的河岸整治剛剛完成(還有施工的痕跡) 不過,明年的雨季之後 「加鹿溪」的風貌可能就會不一樣了九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