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閱 1

中嶺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山通大海紀行)

明治38年(1905)日人為了控制泰雅族屈尺群(Tarnan)及開發叭哩沙平原等目的,修築了一條橫貫深坑廳屈尺到宜蘭廳叭哩沙的隘勇線。根據理蕃誌稿記載:「從7月25日開始動工,到10月2日完工,動員警部以下官吏579人,工人523人,總長度達14里,涵蓋範圍達五十方里。」該隘勇線不僅當時全台最為堅固,也是最接近首都台北,其重要性不可言喻。對於日人往後的理蕃討伐行動,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戰略防線。   而『屈尺-叭哩沙』橫貫隘勇線,為哈盆古道和中嶺古道的前身,大致從現今烏來鄉信賢部落為起點,渡溪後沿南勢溪的右岸到福山部落,再溯溪上游至哈盆營地(habun),轉向東北方迂迴溪谷穿越過中嶺山前鞍部,改往向稜線南行循破鐺坑溪左岸到達溪口為止(九寮溪步道口),由此可聯絡叭哩沙(三星鄉)舊隘勇線,全程大約55公里。其中福山部落到哈盆營地段,就是岳界所說的『哈盆古道』;哈盆營地循溪谷越過中嶺山鞍部到崙埤部落段,稱為『中嶺古道』。不過由越嶺鞍部到崙埤部落和1905年所設立的隘勇線稍有不同,直到大正七年(1918)的蕃地地圖仍尚未畫出此路線,推測該段應該是在昭和以後(1925年)改道修築而成。

中嶺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蕭郎)北宜公路雙坑站,循雙峰路往下。福德宮叉路,左上車道往福德宮,但無標示,有高架水管從上空通過,取左往中嶺古道。福德宮,位於路底,抵達前右側為中嶺古道入口。進入中嶺古道,一開始即可見古老的石階,大致腰繞,路況還不錯。水泥橋,古道漸離溪流,轉往稜線。中途仍多石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