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閱 1

目前沒有主題描述。

旅行主題目錄

有別於以關鍵字檢索,旅行主題目錄仿照人類檢索的方式,由過往經驗與已知事物來從樹狀結構來檢索旅行資訊。目前所在位置為旅行主題目錄的最上層。讀者可以從這裡往下展開,依照自己對要查詢的事物的認知逐次檢索。旅行主題條目、相關遊記與選集係透過關鍵字、上下層知識單元隸屬關係,與地理資訊等來產...

人文

以納編旅者探索人文主題紀錄。包括台灣先民居住、活動的痕跡,如文化園區、古道。也包括台灣在融合多元外來文化所產生的在地特色,如建築、美食等。也納入近年頗為風行的小鎮旅行,如台灣319鄉與城市漫步。

古道

先民可能為了農耕、墾殖、遷徙、狩獵、姻親等目的而翻山越嶺,古道就是先民遺留在地表的歷史陳跡。在台灣北部古道通常可見小小的連翹土地公廟,是先民為了祈求行旅安全、鄉里平安所設,也是先民活動的最好見證。現在古道已成為山友踏青尋幽最佳所在。 跨縣市的步道自己獨立成條目,如浸水營古道。縣市...

淡基橫斷古道

清法戰爭後,清廷銳意經營台灣,修築從基隆到淡水的要道:基隆→蚵殼港(觀音橋)→三角嶺(佛祖嶺)→(打鐵店)→大武崙→萬里→崁腳→(內崁,豬灶,崁腳80號)→大坪→(三截彎,水孔仔,三十六崁,瀑布,溪洲坪,埒仔田)→鹿堀坪→(土地公,過溪,蕃薯田)→擎天崗→河南營→竹子湖→國立公園山之家→百六砌→十...

河南營

(封面故事—圖文 / 蕭郎)金包里大路舊稱河南勇路,清代沿線設有「守硫營」與「河南營」二處軍營。河南營位於擎天崗附近的「雞心崙」,海拔約755公尺,有一顆北市地測精幹點市201號基石。是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新設點(原竹篙山)。 基石處為芒草區,展望還不錯,可眺望七星山、七股山、竹篙山。往竹篙山方向眺望...

清水坑

(封面故事—圖文 / 山影狐蹤Fuli)「灣穹」這個地名一般外地人比較陌生,但這條清水坑可是我們小時候夏天的最佳去處,一到星期假日及暑假期間同學三五成群幾乎天天到此地戲水游泳,又抓蝦又釣魚。那時整個溪中都充滿我們的笑聲及呼喊聲,游泳互相比快、潛水找石頭也互相比較誰快、爬到樹上跳水比高,常...

打石窟

曾為打石的地點。這一段古道鋪設的石階至今仍相當完整,每一階均清晰可見

百六砌

「百六砌」地名,日據時稱為「百六戛」,台灣光復後訛傳為「百拉卡」。百拉卡公路仍可看到「百六戞」的門牌地名。

十八彎

是淡基橫斷古道西段保存較完整的一段,步道為之字型上升,因而名之為十八彎古道

國立公園山之家

大屯山鞍部附近,在日據時代曾興建一間「國立公園山之家」,做為登山客宿營之用。

蘇花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Tony)當時湘軍開闢由蘇澳通往花蓮的北路,就是今日所稱的「蘇花古道」,後來為日本人所繼承,闢建為大南澳越嶺路,又持續經營,陸續改稱為「沿岸理蕃道路」、「東海徒步道」等。昭和7年(1932),整建成為可通行汽車的公路,正式命名為「蘇花臨海道」,也就是今日蘇花公路的前身。

合歡越嶺古道

昭和10年(1935)3月,完成了貫通太魯閣與霧社之間的聯絡道路,這條道路被稱為「合歡越嶺道」,成為登山健行及觀光旅遊的熱門路線,沿途設有旅館提供遊客住宿。

八通關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theericel)八通關古道為清代沈葆楨開山撫番時,所開闢的中路,由台灣鎮總兵吳光亮率兵開闢;日治時期重修八通關警備道路;現在屬於玉山國家公園,並列為國家一級古蹟,為全國唯一名列一級古蹟的古道。八通關古道入口,位於東埔一鄰產道旁,剛過一處明隧道。

關山越嶺古道

關山越嶺古道,臺灣一條位在南部的古道。在日治時期,則稱為關山越嶺道,其前身是由理蕃道路修建而來,因此稱為關山越警備道、關山越嶺警備道。全線西起於高雄市六龜區,橫跨中央山脈,東抵臺東縣關山鎮,全長約171.06公里,也是全臺灣最長的古道。二次大戰結束後,臺灣省政府以該古道作為原型路廊而興建...

浸水營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陽明山腳下的法蘭克)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為台灣所有橫越中央山脈的古道中, 越嶺點最低,使用頻率最高,且使用時間最長的古道~ 起點為屏東縣枋寮水底寮,途經玉泉村、崁頭營、歸化門, 越過中央山脈後,終點在台東縣大武加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