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閱 1
  •   足跡 

基隆

清法戰爭的故事:法軍一路進逼至基隆河畔,但遇到民兵躲在暖暖金山寺塹壕的游擊阻擋..

大武崙砲台

大武崙砲台為國家二級古蹟,位於基隆港西側的大武崙山附近

白米甕砲台

白米甕砲台位在基隆港西側的太白社區山麓,海拔約70公尺,附近的區域又被稱為「荷蘭城 」,因此據信自西、荷時期就開始有砲台的設置

四腳亭砲台

深澳坑砲台(四腳亭砲台),海拔205公尺,省府地政處四等控制點GB25。位於山頂標示牌前約兩公尺的矮牆上,露土不高且近草叢。

二沙灣砲台

又名海門天險,位於基隆港東岸無線電山上的近代要塞洋式砲台遺址,山上砲臺在史料上稱「洋樓東砲臺」、「基隆小砲台」、「小砲台」。此砲台在1841年便已存在。清法戰爭後,劉銘傳鑑於二沙灣砲台乃基隆港要津,約1885年後,於二沙灣海濱之山上構築新式砲台,聘德國人鮑恩士監造,分營盤和砲座區,以禦北台...

月眉山砲台

(封面故事—圖文 / 蕭郎)月眉山砲台,清法戰爭時法軍稱之為桌山砲台,為基隆的西側防禦線,防範敵軍從深澳坑或基隆河谷入侵。砲台藏於荒煙漫草中已久。

旭丘砲台

曾遭開闢為菜園,目前建築物已拆除,菜園荒廢。三個主要砲座的前沿水泥塊仍殘存,但雜草覆蓋,不明顯。藍天隊設有標示牌。標示牌處續前行,發現另有一座圓形的砲座在樹林內仍保持完整。

碇內尖砲台

(封面故事—圖文 / Tony)碇內尖位於基隆市暖暖區,山頂視野良好,可以遠眺基隆港外海及基隆嶼。碇內尖也擁有一處清代的古砲台遺址,使這座山不僅具有自然景觀,同時也擁有歷史遺跡。

八分寮頂砲台

(封面故事—圖文 / 蕭郎)推測是光緒11年(1885年)清法戰爭時暖暖地方首領「周印頭」所建,與碇內砲台同期。略呈圓形的壕溝圍繞著方形的陣地,保持完整。其前方因為山林投盤據,至今展望仍佳,地理位置優越。可遠眺紅淡山、月眉山、八斗子、基隆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