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閱 1
  •   地圖 

苧子潭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Tony)

苧子潭,相傳開闢於清朝乾隆年間,因此地基隆河河道彎轉,形成水潭, 農民於河岸種植苧麻,因而得名。「苧」(der)與「茶」的台語同音,又稱「茶仔潭」。「茶」與「袋」的台語發音又相似,所以也有人稱「袋仔潭」, 認為地名的起源與此處潭水形狀如袋有關。總之,苧子潭的地名由來已久, 難免眾說紛紜。 苧子潭雖然是小地方,卻位處於昔日淡蘭古道必經之地。

猴硐火車舊隧道群

(封面故事—圖文 / Tony)八年前,第一次來猴硐旅行,探訪金字碑古道時, 就喜歡上了這個礦業聚落特有的滄桑氣氛。 當時就已聽說政府準備在猴硐設立煤礦博物館, 不過這項計劃因納莉颱風重創北台灣,災後重建急需資金,計劃因此而延宕。 八年後的今天,猴硐煤礦博物園區的已接近完工,預定於今年年底將正式開館。

蛇子形古道

(封面故事—圖文 / Tony)蛇子形位於瑞芳基隆河大轉彎的河段附近,相傳地名是因當地的小山像蛇狀而得名。而基隆河流經此地,河道彎曲,有如蛇形,或許也給了人如此的想像。蛇子形,地名至少有兩百年的歷史。嘉慶12年(1807),海盜朱濆入據蘇澳, 清廷為免後患,由南澳總兵王得祿、台灣知府楊廷理率兵由海...

小粗坑山

(封面故事—圖文 / 蕭郎)瑞芳,海拔485公尺,台陽62。續行本有山路往大粗坑山、粗坑口山,但已荒廢。展望比不上古道越嶺點,且無樹蔭有點熱,只可眺望基隆山。退回越嶺點休息納涼。回程途中反而展望佳,可眺望深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