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地圖 

scotthsu41的遊記

2018-10-30

20181030義大利羅馬假期之旅08-羅馬一日遊

 20181030義大利羅馬假期10日遊,今天算是尾聲,來個羅馬一日遊,明天一大早上機場,搭飛機回桃園機場,就將結束此次旅程,一早搭車,雨還頗大,首先將訪,梵諦岡教皇國,梵蒂岡城國,通稱梵蒂岡,是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內陸城邦國家(國中國),為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的所在地、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教宗的駐地、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亦為世界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其前身為教宗國,自1929年起以《拉特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聖座(也是一個國際公認主權實體)的直接統治,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城內建物於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下車了,循城牆走向入口處,路過教廷辦公區,微雨+來得早人少,安檢一下子就過關,先賞一下聖彼得廣場,方尖碑是由羅馬皇帝卡利戈拉(Gaius Caligula)從埃及帶回,放在尼祿皇帝設置的競技場中,當做馬車競賽時的折返點,後來部分競技場改為聖彼得大教堂後,也將方尖碑移至聖彼得廣場中心位置,做為聖彼得殉教的見證。

 進入聖彼得大教堂參訪了,主門聖門,每二十五年才開放一次,對教徒而言走過「聖門」彷彿洗清一身罪惡,下一次為2025年,從偏門進入,首訪一下,米開朗基羅作品 ─ 聖殤(Pietà),在義大利文中有「悲憫、虔誠」之意, 於1498–1499年製作,大小為174 cm × 195 cm。題材來自於聖經,聖母瑪利亞抱著被釘死的耶穌身體時的樣貌,悲傷不是這作品的重點,而是聖母表情很鎮定、堅強。聖母胸前衣帶上有米開朗基羅唯一署名的作品。而製作這件作品時,米開朗基羅才25歲,而這件作品後來也成為其成名之作。

 米開朗基羅作品 ─ 聖殤(Pietà),米開朗基羅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將大理石這種很冷硬質地的材料,雕刻成猶如布料般柔軟、自然垂墜,彷彿就像用真的布料去製作一般。

 聖彼得大教堂,洗禮堂內擺放聖彼得雕像,信徒通常會觸摸或親吻聖彼得腳,讓聖彼得雕像右腳日益受損,已修繕多次了,另外最引人注意的大圓頂,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就是出自米開朗基羅之手,還有貝爾里尼親自為庇護他的教宗Alexander VII設計的紀念碑,教宗腳下的祭毯用紅白相間的大理石雕刻而成,幾可亂真,這世界最大教堂,精緻美崙美奐,非常值得一訪。

 時間有限,出來到聖彼得廣場集合,遊客多起來了,聽說光排隊等安檢,隊伍很長後頭通常等90分鐘以上,大夥告別聖彼得大教堂,往下一個景點,羅馬圓形競技場,車停附近昨晚夜遊同樣位置處,新賞一下白天的,羅馬圓形競技場。

 只要羅馬帝國曾經佔領過的地方,就會興建公共建設,像:圓形競技場或引水道、下水道等,而羅馬的圓形競技場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座,在這裡曾經上演血腥的人跟人、人跟獸、獸與獸的比賽,甚至令人嘆為觀止的海戰,站在競技場彷彿聽到2000年前羅馬市民為競賽開場前的歡呼。

 羅馬競技場在今日,我們只看的到他剩的殘骸。過往的蘶峨壯麗,只殘留一半的環狀結構,各個磚造拱肋,白色石灰華看台、競技場的地面、拱廊裡的雕像、和位於最後最後一排最高處的座位,都只能透過想像來憑弔這偉大的古蹟,但這身歷其境的體驗,真的很難想像在當時,十年的時間是怎麼樣完成這座圓形競技場?

 羅馬圓形競技場,在羅馬共和的末期已然出現鬥獸場,奧古斯都就建造過木造結構的圓形競技場,到了帝國時期,蘿馬各地大量建造競技場,最大的一座競技場正是偉斯帕西恩(Vespasian)皇帝建造的圓形競技場,為征服耶路撒冷獲勝而建,規模之大據說總共動員了8萬名猶太俘虜,無數亡魂命喪其間,完成的競技場舞台甚至可灌水表演海戰,光是開幕典禮就有5千頭獅虎豹和約3千名神鬼戰士喪命,這種殘忍的競技直到西元404年後,才被Onorio(Honorius)皇帝禁止。

 也觀賞一下,白天的君士坦丁凱旋門,整修中的遺址,地陪努力解說著,羅馬圓形競技場,等入場遊客大排長龍,遠眺巴黎的凱旋門仿此而建的單拱門凱旋門,體驗一下,走一段古羅馬原道路,集合時間快到了,團員漸聚集,續往萬神廟(Pantheon),車遊賞景,途經有4000多年,歷史最悠久的埃及方尖碑,先往餐廳午餐,下午再續往萬神廟。

 下午再續往萬神廟,萬神廟(Pantheon)顧名思義就是「眾神廟」,從文藝復興時期以來就是偉人的墓園。於西元前27年由屋大維的大將軍阿格利巴(Marcus Vipsanius Agrippa)為了紀念打敗敵人安東尼和埃及艷后─克利奧帕特拉所建,不過在西元80年被火燒毀,熱愛希臘建築的哈德良皇帝於西元125年下令重建。西元609年由羅馬教宗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這才成為萬神廟現今名稱。

 而哈德良皇帝在重建時,導入希臘建築手法,外觀只有簡單的8根圓柱和山牆,整個重建重心放在室內裝飾,例如保留圓形大洞圓頂穹頂殿堂增加室內採光,以及使用彩色大理石增添室內色調,如今萬神廟是古羅馬代表性建築之一,西方建築的結晶,不少後代建築師紛紛來此取經,萬神廟內圓形大洞圓頂穹頂,微雨飄落地上濕滑,有圍線圈禁入,也見到艾曼紐二世墓區。

 接著來到金杯咖啡處,阿賢請大夥喝一杯,金杯咖啡處巡禮,金杯咖啡成立於1946年,從中南美洲進口咖啡生豆,以獨家技術混豆與烘豆,其咖啡具有獨特的香氣,口味溫和、餘韻持久,這種口感一旦愛上就很難戒掉,難怪這家店的常客是全羅馬城中最挑剔的客人,擁有敏銳的味蕾,選擇最好的咖啡,差一點都不行,因此這家咖啡館聲名大噪,不少不喝咖啡的遊客說,甚麼也要來這喝一杯,嚐嚐這傳說中的咖啡。

 續來到特萊維噴泉處了,「特萊維噴泉 Fontana di Trevi」,原為羅馬市區的「處女水道橋」(Acqua Vergine)的終點站。過去古羅馬帝國的帝王認為「供應乾淨的水是一個國家的重任」,「羅馬水道」是帝國最重要的建設,只要是納入版圖的城市,一律進行水道的規劃,在工程師確認水質後,將城市周圍山區的水藉由水道橋引入城市裡,並在街道上密集設置出水口,以確保家家戶戶都有水可用,所以羅馬帝國相當少傳染病的發生。

 而「處女水道橋」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產生,其當時的水質被認為是羅馬最柔軟、品質最好的水。1453年教宗尼古拉五世時代,這裡還只是一個簡單的池子,1730年教宗克勉十二世委任沙維(Nicola Salvi)設計規劃,1762年完工,才是今日所見的模樣。噴泉位在羅馬的Trevi區的一處小廣場上,為羅馬最大的巴洛克式噴泉池,高25.6公尺、寬19.8公尺,面積之大,幾乎佔去小廣場一半的空間。正因為小廣場矗立一座大噴泉,視覺上形成壯麗感。

 特萊維噴泉,背對許願池,拿出1枚硬幣,許個願,從左肩膀向後拋出硬幣入許願池,這個願望將會實現,告別許願池,續往西班牙廣場,在蘋秋山丘(Pincio)腳下的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在羅馬帝國時期是個山丘花園,16世紀在都市規劃後,成為羅馬最繁榮的中心;17世紀時廣場旁設立「西班牙大使館」,因此得名。後來知名電影「羅馬假期」男女主角站在這階梯上的經典畫面,讓這階梯一炮而紅,成為觀光客來羅馬必遊景點之一。

 西班牙廣場巡禮,於此自由活動,傍晚集合搭車去晚餐,四處逛逛,來到人民廣場了,人民廣場(義大利語:Piazza del Popolo)是義大利羅馬的一個廣場,得名於廣場東北角聖瑪利亞教堂後面的白楊樹(拉丁語:populus)。此處的人民門即羅馬城牆的弗拉米尼亞門(北門)。人民廣場是弗拉米尼亞路的起點,該路通往弗拉米尼亞(今里米尼),是通往北方最重要的道路。在鐵路時代以前,此處是旅行者抵達羅馬時首先看到的景色。數百年間,人民廣場是公開執行死刑的地方,最後一次是在1826年。

 人民廣場巡禮,廣場中央的方尖碑,是奧古斯都大帝征服埃及後帶回羅馬的戰利品。有兩座極為相似的教堂比鄰而立:面對右側是,奇蹟聖母堂(Santa Maria dei Miracoli)和左側的聖山聖母堂(Santa Maria in Montesanto),分據於科索大道 (Via del Corso)起點兩旁,時間也差不多了,走回西班牙廣場,欣賞羅馬黃昏,也為此次義大利羅馬假期10日遊,畫上美好句點,來一頓豐盛晚餐,搭車回旅舍,車經羅馬車站,同時也結束第8天行程。

20181031-1101義大利羅馬假期之旅09-10羅馬-桃園

 20181031義大利羅馬假期10日遊,昨天的羅馬一日遊,就算結束了,今天一早CI076 10:30班機,回去比較快,11小時多直飛桃園,有許多人須退稅,且有分托運、手提,領現、匯入信用卡等,多且複雜,一早6點多,早餐發餐盒,就出發來到羅馬機場了。

 早早就到羅馬機場,且沒退稅沒事,吃一下早餐,有人打睏一下,有人趁機寫下旅遊記事、心得,以免忘了,大多數人少經驗,不知通關後,那裡辦手提退稅,且E Gate,跟來時一樣,要搭一站地鐵,阿賢要求大夥稍等,一起入內通關。

 最心急的是,等托運退稅,遲遲未妥,因高價怕托運遺失,用手提,擔心沒時間辦,手提退稅,真焦慮,碎碎念,只幫退稅,並不義務負責,想先進去,又擔心不熟悉,雖然阿賢說,沒問題,等大夥一起進海關,但擔心沒時間辦,數度跑去關心托運退稅進度。

 羅馬機場等排托運退稅的人龍,的確是很長,阿賢殿後,安慰手提退稅的人,別心急,手提退稅,人很少,不會花多少時間,大夥也終於無事,搭上飛機回家,11/1清晨5:30到桃園,但可能是清晨,人手不多,行李出很慢,出關近7點,姜太太的兒子,早候多時了,搭鄰居姜太太家便車回三重,感恩吶,同時也結束,此趟義大利羅馬假期10日遊,全部旅程。
  • 本篇所屬分類

    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