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3 4

Tony的遊記

2009-08-12

[台北瑞芳].苧子潭古道
苧子潭,相傳開闢於清朝乾隆年間,因此地基隆河河道彎轉,形成水潭, 農民於河岸種植苧麻,因而得名。「苧」(der)與「茶」的台語同音,又稱「茶仔潭」。「茶」與「袋」的台語發音又相似,所以也有人稱「袋仔潭」, 認為地名的起源與此處潭水形狀如袋有關。總之,苧子潭的地名由來已久, 難免眾說紛紜。
苧子潭雖然是小地方,卻位處於昔日淡蘭古道必經之地。

留言

麥寇   2009/9/06 20:43
瑞芳地名魚桀魚坑,是為昔日基隆河上游尚未採礦,河水清澈香魚廻游,遇深潭險瀑,無法一躍而上,遂聚集於此,待水漲而再上溯以便繁衍,滿坑滿谷蔚為奇觀,今環境變遷之大,香魚已在台絕種,市面販售或河中放流者皆為自日本引進陸封性魚種,"魚桀魚坑"盛況只留地名供憑弔;而知其來由者幾希,令人欷歔......
Iap   2009/9/26 12:13
如果是泉系台語 苧應該是 ㄉㄜ 或 ㄉㄜㄝ; 而漳系的是 ㄉㄝ 才會跟茶, 袋同音吧 版主回覆: 苧的發音是參考他人旅記,訪問當地人的說法。或許是漳州人最先開墾苧子潭也說不定。 謝謝Tap兄,此寶貴意見可供讀者參考。
lobo   2009/9/30 09:15
您真的是很用心,佩服。加油。我是樂伯。謝謝您對這塊土地的熱愛。也讓我們懂得更多。 版主回覆: 樂伯兄好。這一陣子走訪瑞芳,幾篇旅記,都有參考您的精彩旅記。 應該是我佩服您,要說聲感謝才對。
JK   2010/12/28 12:16
Dear Tony:勘議:倒數第五段:所以遲未動工>之所以遲未動工. 版主回覆: 已修正。謝謝JK兄。
  • 本篇所屬分類

    人文

  •  

     

1 相關主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