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山子頂古道

93年11月21日,星期天,天氣陰,隨梁山兄弟,走山子頂古道,接面天古道,尋楓樹湖古道,這是我的第一條北海岸古道。
今日行程起點是位於淡水101縣道旁,向天山下的山子頂小村。去年9月初識山林,雖已過年餘,卻未曾造訪位於陽明山後山與北海岸間的古道群與隱藏其間的美麗小村,求學期間雖在淡水住了五年,但成日只想往淡水遊蕩或到北海岸吹風看海,偶然遠眺遠方的綠色山巒,也只是遠遠地望著它,絲毫未曾想過其間所蘊藏的豐富歷史人文與山水風光,更遑論前去探訪,而登高望遠,偶會在聯誼活動中出現,但年輕的我把多數的精力消耗在籃球場上。
9:30,停好車,稍事整備,趁空檔觀察一下附近環境,這山子頂小村雖在路旁山坡地上,但仍保有寧靜小村的樣貌,附近種了許多蓮霧樹,梯田上的石砌駁坎散發著淡淡古味,老屋、老樹還有老土地公廟,這讓我對今日之行多了幾分盼望。出發,順著十方禪寺的方向前去,一條水泥小徑緩步向上,小徑終點接上石階步道,開始陡上之路。步道正整修中,尚不影響通行,希望不要整成像平溪及石碇山區的水泥石階,那種與山林格格不入的水泥石階每每讓人不自覺地低聲咒罵幾句。
9:50,來到路旁水泥水塔上方平台,遠眺繁華的淡水及逐漸荒蕪的淡海新市鎮,兩者雖近在咫尺,但發展程度卻有天壤之別,看來淡海新市鎮的開發便猶如海市蜃樓般的虛無飄渺,只剩東北季風在空蕩蕩的土地上呼嘯而過。平台旁一戶民宅,內有數十大甕置於屋前廣場,引人注目,想來是放置醃製物的甕罐,賞景完畢,續行古道,仍是陡上的石階路,左側出現梯田,田裡種的是金花石蒜,此時花期已過,若在金花綻放時節來訪,想必不輸金針花海。途中遇一大樹,字戀姐說是茄冬,但橫看豎看都不像,回家上網也找不著,看來得請字戀姐解惑了!
續行,石階路結束,古道改由泥土山徑取代,這一段緩坡山路可稍微調息剛剛陡上時所耗氣力,視野亦開闊起來,又可看到淡水及北海岸了,枕頭山與面天山也出現在前方不遠處,沿途不時可見大松樹,或矗立路旁、或腐朽枯倒,心想這面海的山坡何來這許多高大松樹,該不會是向天山步道上松林種子隨風越嶺而來。11: 30,進入楠木樹林,沿著乾溪溝向上,這楠木平時見其樹枝分歧,隨風擺蕩時,頗似倩女幽魂中姥姥之魔爪,今日在此林中,只覺異常幽靜,其形影也變的優雅起來,緩步其間,閒適之情油然而生。
11:45,抵達越嶺點,右下可到向天池,往左可循稜上向天山,取左,穿過一段芒草區便抵向天山頂,在此欣賞大屯山系的芒花白浪,山形優美的面天山在前方不遠處。續行,沿石階步道來到面天山頂,在觀景台上可環視360度的山海美景,今日天空陰霾,這山海美景便像蒙了一層面紗般,只能在隱約中欣賞朦朧山海。山頂風大,不宜久留,下山,往今天午餐地點面天坪木橋前去。
12:50,面天坪木橋,橋下是楓樹湖溪,下午便要沿此溪尋找楓樹湖古道,橋前左側是面天坪凱達格蘭遺址一號屋,年初來時,只顧拍攝路旁的紅艷茶花,竟忽略此處先人遺址,在遺址裡仰望面天山,山形不復優雅婉約,變得高大雄偉,想必以前在此生活的先人仰望此山時,也有著相同的心情。下午兩點,午餐完畢,出發,尋找楓樹湖古道。沿溪而行,遇五角形水泥水池,過溪,路條一下子全跑了出來,原來這是一條熱門山徑,往前,發現路旁開著燦爛黃花的根節蘭,這是第一次見到開花的根節蘭,長長的花莖上開滿金黃小花,真是山林處處有驚喜。再往前,出現開墾林地,林子裡種滿園藝植物,印象深刻的一是整片的日本鳶尾,興奮的到花田裡拍攝白色鳶尾花,離開時差點忘了帶登山杖,有點忘形了,二是盛開的茶花,滿地紅艷,雖不比三月汐止大尖山上的落?櫻?繽紛,卻也為綠色的山林點綴美麗的顏色。這條園藝小徑很快地便接上百拉卡公路,出口約在7公里處,旁有阿和鄉土味小吃店,時間是14:40。
接下來是今日行程最後一段,也是最無法預測的一段,尋找楓樹湖古道。同行山友無人走過此路,亦無明確資料指出古道所在,僅得知古道入口約在6.8K附近,山友們熱切的討論與研判,我則因未準備資料,無從表示意見,轉而俯瞰今日目的地楓樹湖附近,心想在如此陡峭的地方要如何開出一條古道呢?不待細想,山友已開始探索行動,第一次止於竹園,無路下稜,退回公路重尋,第二次又有竹叢擋道,但離稜線已近,領隊蕭郎藝高人膽大,率先從右側陡下,竟讓他尋得下稜之路,於是大夥魚貫而下,沿著稜線一路向楓樹湖方向前進。這稜線山路其實並無明顯路徑,沿途雜木叢生,土質鬆軟,雖發現駁坎遺跡,僅能證明此地曾開墾過,但也荒廢已久,所幸沿途仍零星發現登山布條,加上GPS的指引,終於下到一處山谷,這山谷中種滿金花石蒜與綠竹筍,還鋪有石塊步道,走出林中彷彿重見文明,哈!好像誇大了點。16:00,出步道,楓樹湖19號民宅,前有老榕一棵,遠處一棟石厝坐落田間,好一派田園風光,好一處世外桃源,在此休息片刻後,沿著產業道路走向山子頂,離開楓樹湖小村時,黃色的路燈亮起,在薄薄的雨霧中,這朦朧的山中小村瀰漫著寧靜之美,心中暗自許諾,明年金花綻放時節再訪桃花源。

Kash 200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