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看到網路上關於這本書的介紹書摘,當下就決定要買這本書來看,看過之後也真的覺得是一本值得推薦給經營新聞媒體與網路數位內容的人來看的書。甚至可以說這本書解決了我從公元2000年來開始知道知識經濟之後所衍生的迷惑,許多問題都可以在這本書上找到答案。有一種原來如此,原來國外早就經驗過了的感覺。更讓人驚訝的是美國甚至早在1995年左右Internet發展之初,就已經看到網路對於媒體的影響,以及數位內容對於消息經濟形態的改變,接下來幾年,果然新聞報社開始崩解,新聞從業人員被裁員失業,庶民開始大量創作內容(文字、相片、影音),有些甚至很專業到可以取代了原本記者與編輯的許多工作。
年輕人開始不看報紙了,因為可以改看網路新聞,甚至也不看網路新聞了,他所加入的社群網站的朋友們會轉寄資訊給他,大部分都只是他有興趣的訊息,而不是傳統的報紙一次給一大堆不關心的議題。
總之,消息經濟早就來了,只是在台灣的我們了解的太晚,因此傳統的新聞報社也面臨縮編裁撤的命運,而新興的數位內容商機也被國外的業者搶先主導。
所以只有網站,部落格還不夠,你必須發揮數位內容的社交本質,讓網友回應成為內容創作的一部分。
要從消息經濟產業中掙到錢,跟傳統媒體坐收廣告費相較起來,不是那麼單純的事情。大部分的新創網站無法支撐到可以獲利的時候。
因為網路的可賣廣告「存量」幾乎是無限的,這也表示線上廣告的價格更低廉,而且廣告主需要能更精準捉到特定族群的廣告技術進行精準行銷,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把大把的廣告預算拿來亂槍打鳥。
在「自己動手」這個部分,善用mash up或是開發APP等工具,讓別人從更多管道接觸到你。
掌握每一個現在的落差,並找出削減落差的方法,或許成為贏家的機會就在那裏。
年輕人開始不看報紙了,因為可以改看網路新聞,甚至也不看網路新聞了,他所加入的社群網站的朋友們會轉寄資訊給他,大部分都只是他有興趣的訊息,而不是傳統的報紙一次給一大堆不關心的議題。
總之,消息經濟早就來了,只是在台灣的我們了解的太晚,因此傳統的新聞報社也面臨縮編裁撤的命運,而新興的數位內容商機也被國外的業者搶先主導。
所以只有網站,部落格還不夠,你必須發揮數位內容的社交本質,讓網友回應成為內容創作的一部分。
要從消息經濟產業中掙到錢,跟傳統媒體坐收廣告費相較起來,不是那麼單純的事情。大部分的新創網站無法支撐到可以獲利的時候。
因為網路的可賣廣告「存量」幾乎是無限的,這也表示線上廣告的價格更低廉,而且廣告主需要能更精準捉到特定族群的廣告技術進行精準行銷,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把大把的廣告預算拿來亂槍打鳥。
在「自己動手」這個部分,善用mash up或是開發APP等工具,讓別人從更多管道接觸到你。
掌握每一個現在的落差,並找出削減落差的方法,或許成為贏家的機會就在那裏。
本篇所屬分類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