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之後,頗覺得是在看精簡版的紅樓夢,連結局都頗類似。主人翁「貞觀」最後頓悟自己那段作繭自縛的經歷,只是成長必經的過程,於是原諒了男主角「大信」也原諒了自己,將兩個原本心靈相契的人卻沒有緣分在一起的缺憾還諸天地神佛。
我看了本書最大的感想是,貞觀與大信的戀愛過程,在於雙方的心靈契合程度能夠不需言語即能心領神會,也就是因為交心而互敬互愛。這一點簡直就是我少年時代對於理想伴侶典型的描繪。當時若有人問少年的我喜歡什麼類型的女孩子,我的回答一概是:「有靈性」。後來我年齡漸長,也似乎能了解,心靈契合程度跟女孩有沒有靈性並沒有絕對關係,而是那個女孩有沒有像你鍾情於她那般鍾情於你,如果心都在對方身上,對方的一顰一笑自然都能解讀,自然也無須言語了。
這也就為何「大信」覺得對「貞觀」說,他覺得「千江有水千江月」雖是出家人說的偈語,但他卻覺得此句亦是世間至情至癡者的話,與李商隱的「深知身在情長在」相同。聽聞大信此言,惹得「貞觀」心長嘆:「大信於她,該是同年同月生的指腹之誓:同姓為姊妹,為兄弟,異性則為男女,夫妻–」
不過我也覺得雖然心靈契合固然很好,但是如果情侶男女兩人性格太過相近,卻未必是好事。貞觀與大信最後沒有好的結局或許問題就是出在這裡。心中都各自以為「你應知我這般,是為了如此..」,用情太深太重;對方或許真的知道「如此這般」,也未必是可以承受得住,或反而受其所傷了…。
我看了本書最大的感想是,貞觀與大信的戀愛過程,在於雙方的心靈契合程度能夠不需言語即能心領神會,也就是因為交心而互敬互愛。這一點簡直就是我少年時代對於理想伴侶典型的描繪。當時若有人問少年的我喜歡什麼類型的女孩子,我的回答一概是:「有靈性」。後來我年齡漸長,也似乎能了解,心靈契合程度跟女孩有沒有靈性並沒有絕對關係,而是那個女孩有沒有像你鍾情於她那般鍾情於你,如果心都在對方身上,對方的一顰一笑自然都能解讀,自然也無須言語了。
這也就為何「大信」覺得對「貞觀」說,他覺得「千江有水千江月」雖是出家人說的偈語,但他卻覺得此句亦是世間至情至癡者的話,與李商隱的「深知身在情長在」相同。聽聞大信此言,惹得「貞觀」心長嘆:「大信於她,該是同年同月生的指腹之誓:同姓為姊妹,為兄弟,異性則為男女,夫妻–」
不過我也覺得雖然心靈契合固然很好,但是如果情侶男女兩人性格太過相近,卻未必是好事。貞觀與大信最後沒有好的結局或許問題就是出在這裡。心中都各自以為「你應知我這般,是為了如此..」,用情太深太重;對方或許真的知道「如此這般」,也未必是可以承受得住,或反而受其所傷了…。
本篇所屬分類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