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烘居

2012-02-21

這本書只在倡導一件事:我們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篩選資訊已經成為「必要」的事情,而不是「nice to have」。而從茫茫資訊大海篩選出對人類有意義的訊息,不是搜尋引擎可以處理的事情,還是必須回歸到領域專家的身上。

至於這樣的事情是否能夠創造商業價值?作者認為:時間與金錢已經被證明可以替換,而篩選資訊可以為人類節省時間,所以篩選資訊可以間接獲得報酬。只不過作者也提醒,在目前的階段,這樣的報酬只夠你當作零用錢,而不能當作主業。想以此創業,必須得三思。

其實整本書看完之後,我幾乎把整本書都畫上重點,但這就表示沒有重點,畫重點完全沒有過濾的意義,符合本書所講的無效的過濾。所以直到看到本書最後的結論,我才真正抓到本書的精髓-未來將是一個策展的國度(Curation Nation)。其實這個策展的國度,也跟我的一直以來對內容創造與產生的想法,不謀而合。

在以往網路資訊不發達的年代,有志之士要建立的是一個「內容創造的國度」,要讓更多人一起共同來創造內容。但是當網路的資訊已經太多了,這時候就必須要讓「有意義的內容」從資訊大海中「浮現」出來,而這就是策展人的志業。在這個策展的國度,將有三種人:公民、店家、公民領袖。

本書作者這個「策展國度」的想法正好印證到我一向所思考的佛國的概念,所以如果西方世界有人跟我這個東方世界的人想法不謀而合,那不就表示這樣的想法在未來是有可能成真的嗎?如此真的會令人雀躍不已,信受奉行啊。
  • 本篇所屬分類

    閱讀

  •  

     

1 相關主題

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