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之家

 


貢寮-福卯古道


十一月,是貢寮鄉「草嶺古道」賞芒花的熱鬧季節。可我無意去鑽弄人潮,於是,獨自來到「卯澳社區」附近,擬探走幾無人蹤的「福卯古道」

屬於「東北角國家風景區」的福隆地區,在海邊,有綿延數公里的金黃沙灘;在山區,有貫穿其間的多條古道存在著。其中「草嶺古道」、「隆嶺古道」、「龜媽坑古道」,我曾經分段多次踐履過,僅剩「福卯古道」尚未成行

據資料得知,這些古道應都是清期北路「草嶺古道」,分別通往卯澳、馬崗、三貂角、萊萊、石城等濱海僻鄉的陸路支線。「福卯古道」又稱「隆隆古道」,也是在北部濱海公路未開通前,卯澳聚落居民通往福隆區域的翻山越嶺道。


瑰麗變幻的海蝕風化紋巨岩

「南雅」段奇石景觀


以雜木幹為支撐的泥土徑

林間寬敞的古道


09:經過北部濱海公路的「南雅」段,停車,觀賞沐浴於晨光中,富瑰麗變幻的海蝕風化紋地形以及眾多奇石巨岩的景觀

10:10將車停放在福隆火車站前方的停車場。走往火車站,搭乘計程車前往「卯澳聚落」(車資150元)

10:20請計程車司機直接停車在「福卯古道新線」的入口路旁。此「福卯古道新線」的路程,較傳統古道約需費時二小時,但因為「蕭郎」曾踏走過的記錄上說,在臨溪處有古老的土地公廟一座,以及「水瀑」、「隆隆池」等多樣化的景觀,遂計畫由此路途進入

今日獨行選擇由「福卯古道新線」進入山林,於中途與傳統「福卯古道」相會後,再緩行出福隆車站取車。逆向操作的改變生活常規,是我挑戰「傳統」慣性思維

「福卯古道新線」進入登山口正確位置,我在上次來訪「卯澳石頭屋」時即已確認過。在臨近台線的進入口木製電線桿,其上的編號為「貢寮幹線441電線桿前方不遠線上有一座「卯澳北橋


古道上的石板塊

另一種風情的古道


10:30進入「福卯古道新線」登山口的碎石產業道路。上坡處,回首豔陽下無垠的太平洋,以及被湛藍海彎擁抱的靜謐小漁村。天空湛藍的好漂亮、、

10:40抵達「福卯古道新線」的登山口隨身攜帶的資料上,描述在此入口有一座「茅草搭成的牌樓」,但已不見蹤跡

11:00進入泥土路的古道沿途,深秋亮麗陽光照射下的青翠山巒間,有著許多蕭瑟季節的豐饒。雜木林高聳向藍天,小溪流清嵈悠悠,一層層延伸的梯田景觀,令人著迷

11:左側「坑內溪」在陽光照射下,水波粼粼。林間鳥語不斷,成群翩翩不停歇、多顏色的蝶影,也悠悠的上下飛舞著。「大笨蝶」曼妙的優雅身影,時而蟄伏蜜源處,時而舞躍於林梢,屢屢讓我停下腳程擬捕捉她的身影,可惜未有半隻清晰蝶影入鏡

11:40終於遇見古樸、石砌的土地公廟。青山綿延間,淺緩的溪岸邊,有背向溪流的土地公廟座落於雜木林下清幽郊野的閒情,正是我喜歡的情境氛圍

土地公廟前方也有平坦的開墾遺跡,一片由水冬瓜與榕屬樹種所組成的美麗林地,搭配溪流旁野花盛開的香氣飄散著。可惜「己酉年」的土地公廟已是空廟,土地公爺爺不知仙蹤何處去、、 


遇見「己酉年」石砌的土地公廟


11:45續前行的路段,遍野恣長 紫藍色「馬藍」群叢已佔據路途、淹沒路痕,似已預告著再前行的路段,已是久無人跡的荒蕪。只可惜,猶未自知的旅人,仍一路欣喜的捕捉山林多層次的翠綠畫面 

11:50古道仍沿著溪岸右側繼續前行。不一會兒再前行的路徑溪流邊卻已坍塌,溪流邊又有壯碩的倒木擋路,稀疏的雜木林間似乎有路痕存在,但卻左右遍尋不著。本以為是要跨越溪流,但折騰一會兒,又回到原來的溪流邊,奮力跨過倒木,重新尋著被雜木樹枝掩蓋的路徑

12:05抵達資料上記錄的「簾幕式小水瀑」,拍照、休息吃水果。記錄上說在小水瀑的右側山壁邊,有簡易的木棧橋也已被繩索取代了。小水瀑下方近乾涸的溪床中,亂石密布,碩大者類如人般的高度,細小者卻如雀卵般可把玩

12:25啟程。因為懶的脫鞋,便從「簾幕式小水瀑」的左上方,強行攀附樹幹奮力越過碎石坡,從小水瀑上方平坦岩床的範圍,進入緩升坡的路徑。此時,溪流在右側

12:40荒草淹沒的上坡路徑,需一路用手中的登山杖撥開阻隔於前方的雜草,繼續朝「隆隆池」的目標前進


淺緩的溪岸有土地公廟

堆疊有序的駁坎


遍野恣長的「馬藍」

大頭愛納香


3:05遇左右兩股的溪流匯流處,前行的路跡已不見蹤影,用心的在林下搜尋,忽見左右溪流中間的林下有一白色布條隨風飛舞著,遂取中間的路徑往上走

3:15走在無水的溪溝上與等人齊高的雜草叢間,前方已完全無路痕的蹤跡。但,清亮的林間,鳥鳴聲啁啾不停,給了我不少再攀升的勇氣

20跨越一處分崩離析的小溪流,選擇走往左側已崩塌的乾溪床,此時路徑又稍顯出現。不久,左側寬闊的林下也發現有兩條登山布條以及一標示「2800M」的牌子,遂再努力前行 

3: 3乾涸小溪流的上空已見清朗雲層,手中的記錄有「山徑之高點」的位置,應是不遠矣!惟我腳下錯綜複雜的路徑,卻是寸步也難以辨識的荒蕪!

:45呆立原地,凝視著前方未知的前程,踟躕在與人齊高的菅芒雜草路上,該向誰叩問??一再比對手中帶來的登山記錄、地圖,我雖確信我已離「隆隆池」的目標不遠了,但前方陡峭的攀升高度,讓我當下冷靜的作出取捨,該是返轉路程的時刻了


 白色菌菇叢生

拎壁龍的果實


帶著些許扼腕的心情,緩步返轉回到「簾幕式小水瀑」的溪谷,在杳無人煙的密林間享用午餐。午後的秋陽,悄悄的爬上我的背部,獨自安靜的面對前方盈盈的一泓水潭。水清,樹綠,心情轉而舒暢起來了!

細算距離上次其他登山隊伍前來探走此條古道新線的時間,應已是年餘前的舊事了。一年的時間,會改變許多的人事物,更何況以台灣山林多變的氣候,勢會造成不同地形、地貌的遽變,且其變化的廣度與深度,已遠遠超出我們人類所能預料的範圍

再者,在我今日一進入「福卯古道新線」的沿途,連登山布條都是寥寥可數的情況,便已顯見此路線尚未是大眾化普及的古道,便需有專人帶隊或是結伴而行,方能確保平安。

喜獨遊山林、享清幽氛圍如我者,當在行進至路徑不明的段落,雖有佇立、恐懼的心情,然而當下我便已決定,該有「小心駛得萬年船」的謹慎心理,不宜再冒然前進。如此,山,永遠在那兒,古道也會靜候他日我的再度探訪、、。

行旅日期:2006/11/18


 「2800M」的牌子

在卯澳灣望天


福卯古道上的簾幕式小水瀑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