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之家

 


八里─挖子尾紅樹林


前年,閱讀劉克襄的旅遊書介紹後,曾經獨自前來尋找「挖子尾自然生態保留區」,但是,迷路了!今日,微雨、稍有寒意的天候中,再度出門探訪位在淡水河口左岸的自然生態保留區。

「挖子尾自然生態保留區」的行政區域屬於台北縣八里鄉的轄管,其位置洽是隔著淡水河,與喧鬧的淡水街鎮遙相對望。少了人潮的寧靜漁村風情,是我喜野遊的追逐目的地。


八里污水處理廠(蛋型消化槽)

挖仔尾的水門


挖子尾聚落入口

午后休憩時光


據網路資料得知:『昔日「挖子尾」因沿岸水深可泊舟船,在清初時期即可為船隻停泊之處所,是為漢人來台開發較早的地區。因此,淡水河尚未淤積的時候,渡海來台移民的人潮,便在此海口地作為聚居地,建立聚落;且當時的移民,因看見該地之海口處地形彎曲,似拐杖的彎頭而稱之為「拐子」、「拐子尾」,後來鄉鎮公所整編街衢地名時,卻改寫為「挖子尾」』

清晨的雨滴不斷灑落,當車行跨越紅色、圓虹般的「關渡大橋」後,溫柔的雨姑娘更有潑灑的態勢,絲毫不見溫柔婉約貌!沿著台15道路來到「十三行博物館」,不識東南西北的迷糊天性使然,我在博物館園區旁繞行好幾圈後,才尋到「挖子尾自然生態保留區」的入口

「挖子尾生態保留區」的入口緊鄰著「挖子尾聚落」,聚落前方的馬路旁,有盤根錯結的「黃槿」樹叢生,古老的土地公廟一座以廢棄的軍事碉堡,顯見「挖子尾聚落」的年歲歷史及重要的軍事防守位置。停車於「挖子尾聚落」外的停車場,從整齊的木棧道上先行出發,可一路近距離的觀察紅樹林和潮間帶生物的活動


水筆仔純林


淡水河的河面上氤氳靉靆,因此,前來此處的旅人也相對稀少,正是可緩步、慢慢觀察生態的好日子。「挖子尾」由於是位在淡水河口、且海口處彎曲可阻隔海潮,因此,長久以來經過河流的搬運作用,加上海洋潮差的影響,便淤積而成沙洲,造就了目前特有的「挖子尾」濕地、潟湖地形

潟湖地形的泥土鬆軟,含有極多的水分及鹽分,因此土壤貧脊且極度缺氧,更有長年來自海口含鹽強風的吹襲,一般植物的根部不易固著。因此,在這種艱困的環境下,能存活的植物群組十分有限。「水筆仔」(或是水筆子)便以其得天獨厚的強韌生命力,攔截淡水河挾帶的大量泥沙及有機物,茂密成長至一片廣袤的綠色森林。「水筆仔」純林在風平浪靜的瀉湖地形的掩護下,成為獨特的優勢植物,也吸引許多螃蟹、鳥類等各種動物來此棲息,連帶牽動著複雜的沼澤生態體系。

「挖子尾」的紅樹林,除了是分佈在台灣本島的最北界外,在全球紅樹林的緯度分布上,也是最高緯度的一處紅樹林保育區,在植物地理學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因此,在民國八十三年(1994)政府將這一片的潟湖地形,劃定為自然保留區;再加上鄰近距今1800年至500年前,台灣史前鐵器時代代表文化的「十三行博物館」,形成一個可「環狀」circle)悠遊的觀光景點 


我不怕水

屋頂的常客─洋吊鐘


雨,暫停歇!

黃槿的花心


「水筆仔」是一種有趣的「胎生植物」,外形像是毛筆的「胎生苗」,是在圓錐形的果實中直接發芽成長,就如同小寶寶是在媽媽的懷抱中孕育般。當綠色的胎生苗成熟時,先端會變成紅褐色,再筆直落入泥灘中著床,便發育成小紅樹。「水筆仔」喜歡隨著潮浪東飄西走,尋找合適 的落地生根機會,因此,我常會笑說,這種植物的先祖,應該是遊牧民族的先軀者。

面積廣闊的「挖子尾」水筆仔純林,林下也有族群龐大的招潮蟹等蟹族可觀察,可我抵達的時間,正是中午的漲潮期,便無緣見到泥質灘地上蟹族、彈塗魚的橫行霸道「挖子尾聚落」的漁民仍維持的漁事活動,所賴以為生、大大小小的舢舨停放在海岸邊,鮮豔的船身色彩,是一種屬於北部漁船特有的圖騰,在灰濛濛的天候中,也閃亮著嶄新的耀眼光采,煞是好看!

在前往「觀海長堤」前的道路旁,瀉湖和沙丘分據兩側,與叢簇的「黃槿」族群構成的防風林,盡責的扮演著「海防」的艱巨任務。有盤根錯綜的「黃槿」又稱為「粿葉樹」,碩大呈心形的葉片,是早期常民生活中,運用在作草粿時,當作蒸熟的粿墊或是直接當草粿葉底的民俗植物。層層相疊呈鐘狀的黃色五片花瓣、中心為暗紫色的黃槿花,也是可以生長在高鹽分土地上,「吃苦耐勞」型之一的海岸優良植物


黃槿


碩大呈心形的黃槿

「老酒新裝」 的土地公廟


「無患子」是另一種「吃苦耐勞」型及生存力強壯的鄉土樹種,其族群數量雖繁多,但卻少見她形成獨佔的群生純林。在「挖子尾」土地公廟旁,我僅見著一棵參雜在「黃槿」密林中,有著向上開展、漂亮扇狀樹形的「無患子」身影。在早昔年代,清潔劑尚未普遍使用的時候,無患子無疑是最佳的替代品,它那厚肉質狀的果皮含有「皂素」,只要用水搓揉便會產生泡沫。因此,先民便以無患子的果實來洗滌身體、器具或衣物。除了洗滌的功用外,頑皮的孩童也會拿果實當作玻璃珠玩耍,為童年的記憶更添一筆鄉土的回憶。

行至淡水河出海口岬角的「觀海長堤」後,挖子尾的生態觀察告一小段落。站立長堤上,遙望海天一線的海口邊緣,開闊的視野令人心情開朗。對岸「漁人碼頭」的高聳橋樑地標,以及淡水街鎮櫛比鱗次的摩天大樓,在灰暗的天空襯景下,依舊鶴立著高聳的身影 

於此地休息時,遇見一對騎腳踏車,各帶著一對可愛小兒女、遠從瑞典渡海來台的年輕夫妻。他們非常喜歡「挖子尾自然公園」的這一片景觀,便經常帶小孩來此嬉遊作深度的「生態觀察」。因此,才剛滿五歲的小女孩,已經可以用英語辨讀出,此地多種的植物及鳥類的名稱。


 可愛的造型


雨暫停歇了!續行進入「挖子尾聚落」的住宅區,小路蜿蜒的穿梭過漁村重重疊疊的古老屋舍,聚落中有多處的古厝荒廢著,其中以具有百年歷史的一處老房子,吸引著我的目光焦點。也發現此處的聚落門戶,都是朝同一方向開門,回來後再細看劉克襄的資料,原來是因為此地的冬季有長達六個月的東北季風吹襲,所以,住宅的門窗清一色是朝向西南方,以避季風的肆虐。

水筆仔族群茂盛成長的數量,致侵占沼澤灘地的問題,讓許多的保育人士憂心生態將失去平衡的浩劫。但以「時間軸」觀察,人為的干預、都市的開發等等的破壞行模,反應著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掠奪,誠比自然物種落地生根的繁衍、興替來的快速及具破壞力。我一點也不擔心水筆仔的蓬勃茂盛,卻擔心著國人對「生態旅遊」的粗淺認識,以及對深度旅遊資訊貧乏的感觸!!

行旅日期:2005/12/31


 無患子

無患子的葉


 林投

盤根錯結的黃槿


 古厝的高門

 百年的古厝


 

 有穿衣服的公廁

 生態的解說牌


水筆仔寶寶 


觀海長堤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