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之家

 


石碇─大格門古道


今日原本的行程計畫,是想延續我們上次初探「淡基橫斷古道(西段)」的後續行程-「淡基橫斷古道(東段)」,卻因陽明山區的大雨直直落,一行人只好改弦易轍、返轉回台北市區,再前往石碇到北宜公路的「水底寮」

「大格門古道」的行走計畫,也是蕭郎早放在「口袋中的規劃行程」,今天誤打誤撞的將此行程提前付諸實現,正是應驗了「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的流行用語


野牡丹

大頭茶的落花


大格門基石

遇見第一座古橋


微雨中,第一輛車先停放在石碇「北47-1鄉道」、過「四分子」的山區道路旁。一行人再共乘另一輛車前行、轉入台九線、直抵達「水底寮七巷10號」山區民宅的空地,借用民宅的空地停車後,便由空地旁、前方左側入山林

「北47-1鄉道」的沿途風景清幽,山林景色千變萬化,是非常適合秋冬季節,或結伴或獨自到此尋幽探勝的漫遊路線。而「北47-1鄉道」的前身,也可以說是一條舊時居住於「水底寮」山區的住戶,前往石碇交易的民生古道

目前在台灣諸多的山區,早期兩村落或是兩地間的聯絡便道,都因為寬闊公路的開挖,以及各項交通運輸工具的快速行進等特性,舊時山區住民行走的蜿蜒山徑,或都已被遺忘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雨中的水丁香


陰雨綿綿的細雨中,前來尋找舊時路的「逐臭之夫」們,一開始對於這條原始泥土徑或是石板階的道路,卻都已被翻新成水泥鋪面的青苔道,心中的失望感不無微妙的發酵著。幸是,過了中午等雨、休息過後,今日「大格門古道」終是等到漸入佳境的壓軸戲現身

雨滴不斷穿透過樹梢,直灑落在原本已濕滑的青苔路上。我們一路雖是輕鬆的談笑,腳下卻是需要神經緊蹦、兢兢業業的行走,也一面思考著該如何來為這一條已重新全部鋪設水泥階梯的舊時道路命名。一向不敢恃才傲物、敢亂為「古道」隨便命名的「蕭郎」及「Tony」等人,後來決定將我們今日從「水底寮」一路往下行走至「烏塗窟」的舊時道路,泛稱它為「大格門古道」

因為「大格門古道」橫貫數座山頭及山區村落,倘以出發地的起始點作為命名,或可稱為「水烏古道」(從石碇的水底寮至烏塗窟);或可以「烏水古道」喚名,但都有諧音上的不妥處。因此,我們還是決定採中庸之道,取中間鞍部上的「大格門」,將我們今日所行走的路段,喚名為「大格門古道」 


青苔滿佈的步道

古道入﹝出﹞口


油茶花也盛開

油茶花林


石碇的開發史,可溯源自清道光年間的「拳山堡」時代。而石碇早期適合耕作的面積甚少,因此,先民多利用山坡地種植茶樹以及可作為染料的「大菁」。故因如此,我們今日行走在山區的任一林下,觸目所見「大菁」盛開的場景,是我多年來行走古道經驗中,同日所見最為廣泛及盛大的一次 

據資料得知:在日據時代種植「大菁」的調查報告中指出,石碇山區的大菁種植甲數,曾廣達五十四甲之地。「大菁」另有「馬藍」,或是「山藍」的名字,是一種喜潮濕陰涼的低海拔林下,可茂盛成長的植物,花期通常約在每年十二月,盛開淡紫色的小花。

19世紀初時即引進台灣北部,係作為製作「藍染」原料使用的高經濟作物。古時候的先民相信,穿藍染的衣服可防蛇蟲侵襲,猶似穿了一件護身的衣服一樣;且據「本草綱目」記載:大菁的根具有治腳氣、頭痛、黃疸及瘟疫等的解毒療效

大菁的製藍方法,一般可分為「藍靛」的製造法以及作成「泥藍」的兩種製法。但也因為時代及產業演變,使得製藍或是藍染的產業式微許久,一般的現代人已漸趨遺忘天然植物染料的製造方法。幸好,台灣目前「懷舊風」正盛行,一些民間的文史工作者,或是地方政府均加以努力的推廣,像是「三峽的藍染祭」,終是將大菁藍染的美麗風采重新展現


今日漸入佳境的第一步

蜿蜒的步道


行行復停停的一行人的悠緩步調,在接近「樟空子一號」旁的民宅處,終還是被山區的滂沱大雨阻斷,只好找歇息處避雨並提早進用午餐。雨勢初歇後的午后,從「樟空子一號」民宅旁一路下行開始,才真正開啟我們今日探訪「大格門古道」的精彩戲碼 

其中,尤以後段從「聖福宮」的大轉彎處,轉入的山區古厝旁開始的「古道」,許多行走古道經驗中,應有的古物都一一呈現,一再的激起我們歡愉的雀躍心。像是石砌的古僕土地公廟、舊時牛欄的石栓孔柱;整齊有序、層層疊疊的農作駁坎以及青苔滿佈猶勝「小粗坑古道」的民宅石階道,還有至今仍有人居住的四合院石頭屋古厝

在我們進入門牌喚為「大舌子」的區域範圍時,古道再次「賞賜」我們兩座優雅的古橋,以及一座「昭和」年代及「大正」年代的造橋石碑,一行人確切的感覺到不虛此行的豐收。

在遇見「大正年代」的造橋石碑時,一向溫文儒雅、穩重行事的「Tony」,突然驚呼一聲,嚇得我們大夥兒先是面面相覷的驚訝;再是發出會心的喜悅表情。我不禁笑稱:倘是有路人突然遇見我們這種行止,會否以為我們是一群「起哨」的瘋子、、


 苔痕、歲月


年輕,總要為自己做些什麼,留下一些值得回憶的事情,才不枉費青春走一回,這是現今年輕人的流行趨勢。而年輕歲月時的我,從來就不曾喜歡過爬山,更不可能會在下雨天,也有跑出去玩的機會

年近中年的歲月,在體內一股「懷舊風」的感情趨使下,我對於探尋古物的衝動與激情,不免也令自己深思不解!再加上也遇見一群不論是在嚴寒冷天或是下雨天,也會想跑出去爬山、尋古道的「瘋子」,還真是湊成不簡單的同好呢!

行旅日期:2005/12/10


 紅磚古厝

古樸的古老土地公廟


 山區少見有文字的門首

古石臼


 遇見第三座古橋

紫背草


 大正年代的修橋石碑

貓鬚草﹝亦稱化石草﹞


舊時牛欄的石栓孔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