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之家

 

北越─寧平(二)


在「下龍灣」的第二天清晨醒來,忽然覺得自己頭疼不已,受到昨日「下龍灣」海風的寒氣影響!但為了不想破壞全家難得的相聚時光,我們還是照約定的行程,出發前往「寧平省」(Ninh Binh)

從「下龍灣」往北走約是二個鐘頭的時間,便抵達「寧平」。「寧平」市區的西部-華閻(Hoa Lu),在1011世紀時,曾是越南的首都,因此,想要了解越南的歷史典故,「寧平」是一個值得前往的重要地方。

車抵「寧平」的小小市區時,導遊先生先帶我們到一家熟悉的私人診所,讓我先就醫看診,確定是受了風寒、拿了藥之後,才前往「三古」(Tam Coc)的景點參觀。


胡志明故居

法國風的胡志明故居


「三古」別稱「陸地上的下龍灣」,為何有如此稱法?原來是在此地,可搭乘有船夫幫忙划行的小舢舨船,緩慢、蜿蜒划行於河道上,沿河欣賞林立於河道兩旁的石灰岩地形;中途還需穿越過三個黑暗的峽谷以及石灰岩山洞。最令人難忘的是,當小船划過黑暗的峽谷,出谷後的那種豁然開朗、水波不興遺世寧靜氛圍,彷彿進入陶淵明所形容的「桃花源記」文中所描述的景緻,令我萎靡精神為之一振;亦由此可想見,此地區已是北越除了「下龍灣」之外,另一個人潮絡繹不絕的觀光景點。


胡志明紀念館 

胡志明故居


鎮國寺的高塔

清幽步道


離開小舢舨船後,再前往建於十世紀的「碧洞古廟」碧洞與寺廟都是沿著山洞闢建,整座山洞共分有上、中、下三層;聽導遊解說,整座廟宇的建築全都是以木頭卡樁,未有絲毫鐵器之類的建材使用,因此,除有古色古香的雅致外觀外,亦可見證先人的智慧灼見。但此時的我,顯是藥物發作之故,整個人昏沉、疲乏無力,因此只好由導遊先生帶著我們的兩個兒子,前往攀爬、參觀「碧洞、古廟」,我先生則留下來陪伴我。


古街旁的老廟


路邊的理髮店


還劍湖

市場的小販


往「河內」的回程路上,我更是一路昏沉,直睡到隔天中午才稍微清醒,但此時,整個喉嚨的聲帶也顯是受到風寒所致,連與他人溝通的輕細聲音都發不出來。家中戶長擔心會否是其他的毛病所引發,便再次前往我們朋友認識的家庭醫生處就診,後經確認確是感冒的症狀而已!但此種症狀,卻在我返國後的一周時間裡,才慢慢痊癒起來。

越南,這個數百年瀰漫著烽煙、飽受戰火蹂躪,並曾有幾次遭受西方國家侵占而出現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國度,並非是我首次前來的旅遊地,卻沒想到此趟的旅程中,竟會罹患如此嚴重的「重感冒」,想來也是深覺不可思議!


還劍湖入口

山神廟


含貽弄孫

街上老叟


在河內市就醫後的隔天,喉嚨的「失聲」狀態雖仍是持續中,但是昏沉的身體倒顯清爽不少,導遊先生在電話聯絡中,也熱忱的建議我應該出門去走走,有助身體健康的恢復。本來我們母子三人在河內市的旅遊行程,尚有另一處景點,但是因我的身體不適、且家中戶長因工作所需,必須先飛離越南前往印度之故,於是我們母子三人,便決定只在河內市區,隨導遊先生隨意漫步走馬看花就好。

河內市雖是越南的首都,但人口數卻比南越的胡志明市少;生活節奏也相對的緩慢。經過市區內廣袤的「還劍湖」時,因遇陰雨天候,湖上瀰漫著濛濛的水氣,有一種說不出的濛朧美感,有異於之前我對這個湖的整個印象。


人力車

古早的流動攤販


獨柱廟

圓覺門


「還劍湖」的對面,也是河內市最熱鬧的「三十六條街」的舊街區域。在這個已經有數百年歷史的舊街區域,不消幾步之遙便又是踏進另一條不同型態的街衢,其複雜的街道分佈亦有如蜘蛛網般;彼此雖相通,卻是永遠也走不盡頭似的深長。因此,對於一般比較沒有方向感的人來說,會有如走進一座大迷宮似的眼花撩亂,有些比較有特色的老街衢,在我們前些年來旅遊時,都曾好奇的晃進過,今日遇陰雨綿綿的天候,小孩也意興闌珊,因此就只有下車買些新鮮水果而已。

鎮日陰雨的天候,一直持續到午后,仍未有停歇的感覺,那種陰霾、潮濕的感覺,頗像台北的氣候,於我而言,許是習慣成自然;但對於家中倆個成長於高緯度乾冷環境中的「小番人」,卻是有諸多不適應的小埋怨!


胡志明博物館外觀

胡志明博物館的大門


河內市街道

鎮國寺


當車行經「列寧廣場」時,導遊建議我們可前往創建於1049年的「獨柱廟」參觀,此一小廟其新奇處,乃是整座的廟體都建築在一根大石柱上,造型古樸獨特,稱得上是河內市的地標,此廟據說也是婦女祈求子嗣的靈驗所在。位於「獨柱廟」前方,則有越南國父胡志明博物館的新式建築物聳立,以及與另一側幽靜環境中,鵝黃色法式建築風格的胡志明故居遙相併立著。

越南素有「摩托車王國」之稱,首善之都的河內市其摩托車的數量遠遠多於汽車的數量,因此在陰雨天候的市區行走,僅能用髒、亂、吵雜來形容我對河內市的整體印象。因此當我們車行抵達河內市的文化古跡─國子監(文廟)亦稱孔子廟時,從踏進高聳的牌樓後,方將街外的吵雜暫時「高掛」於高人一等的圍牆外,從容的踱步於文化氛圍的學術殿堂中。


孔子廟排樓

街景


孔廟內的古鐘


精緻的香爐


國子監─可說是越南的第一所大學,肇建於1070年李朝時代,初創階段僅是皇室、貴族子弟的「私塾」,慢慢才開放納進一般優秀的平民百姓。整個孔子廟占地頗寬廣,廟區內共分有五個庭園、「三進落」,各庭園間也都有圍牆相隔。

踏進「第一進」廟區的兩旁,豎立有早年越南各年度進士、秀才、舉人「放榜」的石碑文數十座,最古老的石碑文係為1402年的石碑,但石碑上的文字都已風化到難以辨識。「第一進」的廟內則供奉有等人齊高的「孔子」神像,以及孔子的四大弟子;「第二進」的廟內另供奉越南的早年儒者二位;「第三進」則是「國子監」的所在地,其旁廳設有越南傳統樂器文化表演場所。

孔子廟的存在,不僅是越南儒教文化的表徵,也是越南最具代表性、重要性的文化歷史遺跡。孔子廟雖歷經近千年的時間,卻依然保持質樸的原始風貌,於此一烽火連綿的國度而言,誠屬大不易,且能親自走訪此一文廟,也讓我體會到古老越南國度的歷史,與我們中華文化是有不可抹滅的血源關係。

 行旅日期:2005/01/19


孔廟的牌告

放榜的石碑文


古老碑文

孔廟側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