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之家

 

雙溪三叉港古道  

 

 

 

 

 

 

 

 

 

 

 

 

因著家中戶長工作奔波之故,再加上雙胞胎兒子也漸成長至能獨當一面的階段,兄弟倆是再也不肯如同歷年般,在特殊的節慶日,先飛越大半個地球與我相聚後,再隨我奔波至某一國度去與家中戶長會合的家庭團聚!而自己今年也因接手的專案工作進度稍有落後,勢需放棄與家人共渡美好佳節,一人獨留在難得有「冷味」的台北,孤單的品味節慶的歡樂氣氛


指示牌(一)

指示牌(二)


為了不想在新年頭一天的假期裡,即需獨自一人去爬山,於是大膽的「賴」著蕭郎,讓我這個歐巴桑在元旦的當天,也跟著他去闖盪山林吧!因此,「三叉港古道」的文字、路線圖的資訊與我的初次「邂逅」,便是在蕭郎善心收留我之後,建議、擬定的攀登路線。

「三叉港」地名的源由,據我蒐尋雙溪鄉公所的網路資訊得知:『是位在雙溪河北側的境內,有三條河流叉會故稱三叉港。、、光復初期曾改名為潭安村,民國42年更為今名、、』。再據林宗聖師曾探訪過「三叉港古道」的描述,指明此一古道路線可串接「牡丹古道」或是銜接「楊廷理古道」,倘以串接方式可深入「南草山」山區;以銜接的方式,則可由102甲線7公里附近處,走出「打鐵寮」地區的型路線。


土地公廟


石製的門斗


伊年啟始「走春」的三人,擬依據蕭郎規劃的路線,由起步的三叉港古道進入→接上南草山產道的「昭北府」→續走三叉港古道(後段)→出雞母嶺產道附近→接上楊廷理古道→再沿走南草山鞍部福壽宮→黃吉祠→至燦光寮塘→健走草山戰備道→返回雞母嶺產道→接回楊廷理古道→慈願寺→雞母嶺福安廟→出雙澳公路「打鐵寮」的大型路線。

清晨即起、卻錯看時間的我,於冷冽的寒冬天候中,便摸黑趨車往基隆的高速公路奔馳,是於抵達與蕭郎約定的會合點後,自己始發現又增添一樁「出槌」的笑話了!爾后,於約定的三人會集後,兩輛車便前後沿著北部濱海公路順暢前行至「澳底」。

車抵澳底、左轉入的「丹里街」道路,亦即是102甲線的「雙澳公路」,續再前行不遠,抵7公里的「打鐵寮」附近暫停車,是預留今日下山後的接駁車。三人便共乘一車前行至山區村落,此時,我車上的電子地圖顯示著貢寮、雙溪的鄉界已至。


雙澳公路竣工紀念碑


三叉港基石的指標


奇特的石柱(一)

奇特的石柱(二)


於此鄉界的左側,見有古樸的土地公廟一座,與「雙澳公路竣工紀念碑」左右併立著;土地公廟的右側另有一條綠色水泥欄杆的石階步道,一路陡峭的蜿蜒向上,是為雙溪鄉十大勝景-「嶺頭觀日」的觀賞步道。

雙溪鄉位於台灣東北角的區域,四面青山環繞,我曾多次或驅車、或攀登山林前來,已深深喜愛上此一蓊鬱的「山中翡翠」。當今日車行自轉入「丹里街」、沿著雙澳公路深入山區的沿途,但見純樸民宅錯落於綠意盎然的稻田中,更有潺潺小溪流的蜿蜒相伴,一路盡是好風光入眼簾。雖說今日有低溫特報,但喜親近山林的熱絡心,未曾稍減;兼有志同道合的山林同伴悠遊,欣喜、溫馨的心情便足以融化寒流的「冷感」、、。 

短暫於鄉界上休息、拍照後的三人,再次奔馳於102甲線鄉道上,過「雙溪國小三港分班」後不遠,便見有座落路旁的「竹林橋」。右轉入水泥車道旋未幾的右側,雜樹林裡綁掛有多彩的登山布條隨風飄揚,是為編號29「三叉港基石」的所在地,也是蕭郎的最愛;而「三叉港古道」的攀登處,便是由基石左側的水泥步道前往深入山林。


石條柱的窗戶

石階梯


今天「三叉港古道」的探訪,雖憑恃有著藍天隊的探勘地圖與蕭郎對操作GPS定位的高超技術外,然於初探尋古道「入門」的起始,我們是稍有誤判方向、路徑的絲微偏差;但卻能遇見「雙溪青雲五號」兩層樓古石厝「豪宅」,其誤打誤撞的意外、歡喜收獲,是比直接尋著正途的古道入口,還有更多值得玩味的開懷感覺。 

隱藏於山區的古老石頭厝或是土角厝,總能引發我喜古物的幽思情懷,但是之前在山林間所遇見過的古老石頭厝,不論是以單一的樓層或是所謂「一條龍」的建築形式呈現,與此種兩層樓的豪華建築型式比較之下,是有令我大開眼界的驚豔心情!


兩層樓的古豪宅

 

卵石步道


初次遇見如此罕見的「寶物」,我忘情的穿梭於已傾頹、但仍見佔地遼闊的石頭厝中「串起門子」來了;如此莽撞的行為,已引起鄰旁新式大厝中的歐巴桑出門探詢。於後來的寒暄、詢問中得知,原來此一古老豪宅是歐巴桑公公的父親,在日據時期曾擔任「保正」的職位,此一豪華石頭厝的建置時期,約略便是於彼時所建築的! 

離開石頭厝,循著屋旁產道擬入山林的我們,於此時才發現似有誤判方向的偏差,於是,便再依著蕭郎的GPS方位,撤回到原先已走過的車道大轉彎處,有一標明「三港村15.16.17」的鐵製綠色指標牌下方。從標牌下方的入口處望進前方的泥土小徑,是質樸古道具備的典型印象,自此「三叉港古道」便以一路蜿蜒,寬大平坦的路徑直入山林。


泥土徑

古道入口


「三叉港古道」給我美麗的初始印象,於我今日想來,仍是緬懷不已!因為不論是初步上的平坦泥土小徑;或是延續著泥土徑之後,在小徑中間以扁平石板鋪設的防滑踏石段;或者是在抵達一石橋過後的泥徑大轉彎處,回首遠眺對面「九份坑山」由桂竹林所構築的黃綠色山稜景觀;以及接近獨座落於山區的古樸石厝農家前的一段寬敞、蜿蜒於山中的泥土徑。所有古道路徑會呈現的型式,盡在此短短45分鐘的路程上,層次、有序的展現在你眼前,或因有此種歡喜、滿足的交織情緒在我心中翻騰,於暫停留於古樸石厝的前方廣場時,禁不住的喜悅心,便讓我脫口而出的向友伴說:「今天已值回票價,可以不用再探路了」的『烏鴉』感嘆詞! 

許是因為有著我的『烏鴉』預言,當我們三人在視野遼闊的「昭北寺」廟前廣場,眺望雪山尾稜、細數前方各個山脈名稱、用畢午餐過後再續行新探的行程,就只能用「空轉」的混亂感,來形容當日用在摸索路徑、又重複折返的挫折路程上。當三人花費了許久的時間,仍困在探路的窘境中,眼見深冬的天色已近黯沉,因此,不管何方向的路徑「據判斷」是能接上雞母嶺產道附近,或是能接上楊廷理古道的說法,我都深覺此時刻是不宜再冒險前進一探了。 


美麗的古道景觀

石板鋪設的古道


於是三人遂商議再退返至蕭郎先前曾單獨探訪的叉路口,希望能順利回返到午餐前的來時路。縱是此路段會接往「南草山」的堅硬產業道路,需以健行的方式走出漫長的柏油路,但總是比困頓在荒郊野外的山區裡亂走一通,來得令人安心與具有安全感。 

雖說今日「三叉港古道」的初探,有後段未能順利接上「楊廷理古道」的未竟遺憾,但是我欣喜的情緒,卻是絲毫未受到影響。究其原因,除了是我對蕭郎判讀GPS的信賴心外;我還趁著蕭郎去探路的空檔,好整以暇的悠遊在林蔭下,有一小小的「採蕨」豐收。然而此行最大的收獲,是在我們後段退返至蕭郎曾探路的竹林中,所遇見的種種、逐一的驚喜發現,讓我們先前辛苦、混亂的挫折感,早已拋到九宵雲外去!


石板鋪設的古道

寬大的泥土徑


當我們選擇在我「採蕨」的叉路口附近,右轉下陡峭的路徑,往蕭郎先前探訪的路線前去不遠處,先是看見掩映在雜木林中秀巧的灌溉小塘;再來便是驚喜的發現隱藏在竹林叢中的眾多古厝群。而一道蜿蜒、整齊有序的石階道鋪陳於密林中,帶領我們探尋到一處與陽明山二子坪一號屋遺址,有著相同「杆欄式」的石柱群林立;其旁併立一屋宇上方排列有紅色雕磚的高大古厝;以及下行的沿途右側方,再次遇見一座掩映在桂竹林與雜木林中,有著優美、寧靜氛圍的灌溉水塘。 

如此的密林中,竟有如此不斷的驚喜發現,便引起我的尋思,會否「三叉港古道」的真正起始點,我們今日其實都已踏訪過,只是自「昭北寺」之後橫向串聯的路徑,稍有偏差而已!否則,以我們後段所遇見與古道定義相符合的石階路、古厝群、小溪流、竹林叢種種的發現來看,難到「她」是另一條未被命名的古道嗎?


梯田

遠眺「九份坑山」


三人一路循著石階步道緩步至接近出口邊緣時,一片緩坡上的桂竹林高高聳立著,悠哉的行走其中的我,於翠挹的桂竹林內,又發現有一僅剩ㄇ形的石頭門框的廢棄古厝座落著。站立在石階上,回首來時路的幽林景觀,我不禁端視著這一片翠綠林下的詩意,而發自心底的讚嘆聲、、。 

桂竹,在早期先民時代,除了是可用來製作家用的竹掃把和一些竹製手工藝品外,也有用來生產廟宇所喜愛的「符紙」,以及饕客喜愛的「桂竹筍」風味餐,可謂是多功能、多用途的經濟作物。且不論在精神或生活上,翠綠竹林筆直伸天的軒昂氣勢,在咱們老祖宗的文獻或是記載上,都有其獨特的崇高地位,難怪於中、低海拔受季風強凌的山頭上,總可望見她柔美的翠黃身影出現。


「一條龍」形式的石厝

紅鳳菜開花


冷冽的開年頭一天,遠赴東北角探訪古道的行程已至尾聲,惟仍有一附加的行程,是蕭郎蠻感興趣的景點-位於澳底的「吳沙墓」,因此一行人便再趨車回返至澳底街上。於蕭郎原先的印象中,一般的文書對「吳沙墓」的方位記載,都僅只是「石碇溪河口」模糊、粗略記載而已!因此便擬利用今日的地利之便,順道尋找建造於清朝嘉慶年間的吳沙墓」。 

古人曾有云:「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不預期欣喜收獲,尚是難以形容蕭郎當日乍然發現的喜悅心。原來在我車上的電子導航地圖上,已明白標示出吳沙墓的正確路徑與方位,我們三人是完全不費吹灰之力,便趨車直抵墓園旁的道路。

觀看位於石碇溪河口旁的吳沙墓」外觀,顯與一般閩南式的墓碑、墓地建構型式是無相異處;惟,近看碑文上,除橫書的「開蘭英雄」是我能輕易辨讀外,其餘直書的篆體文字,我僅看出一「諡」字,其餘的碑文字我便也看不懂了。

站立於開闊的石碇溪河口景觀步道旁,酷寒以及天色近墨黑的天候因素,都迫使得我們三人不得不趕快鑽進車廂內避寒,便無心再去欣賞石碇溪河口的曲流地形景觀以及豐富的鳥類生態。 

行旅日期:2005年1月1日


紅鳳蔡的花朵


小石橋


遠眺太平洋


ㄇ形的門框


秀巧的灌溉水塘(by 老恩)


優雅的桂竹林(by 老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