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之家

 

漫步大溪古道

 

齋明寺古山門


「大嵙崁」有一種很鄉土味感覺的名稱,是桃園縣「大溪鎮」的舊地名,而「大溪」是進入北橫公路、角板山、巴陵、宜蘭等山區的重要入口。於我之前蒐集「大嵙崁」地區的古道資訊時,即得知此一地區有多條依山傍水、相互交錯或穿越山脈走之字型稜線或垂直路線的古道存在著;其中包括角板山古道、御成路古道、齋明寺古道、尾寮崎古道、小角仔古道、打鐵寮古道、大艽宮古道等七條。每條古道不僅有其不同的開發歷史背景,「大嵙崁」衍變到大溪地名的歷史歲月見證;更是我們後人回溯先人劈荊斬棘的重要歷史入口。

大艽宮古道指標


綠苔滿佈的石階


在七條的古道中,「打鐵寮古道」我曾於日前輕步緩行探過,今日的晴朗天氣中,我也想悠哉的走入「大艽宮古道」開始尋幽,再步往「齋明寺古道」看百年齋院的古山門,之後原路來回下行至中正理工學院後門的「御成路古道」,想去看看借紀念之名、行建設之實的古道,到底是有何玄機。

大艽宮古道途中


大艽宮古道


大艽古道:

車行往大溪鎮的方向前進,再順著台7線過「打鐵寮古道」、續前行時會經過「龍珠灣花園遊樂區」直走到底,左轉後會經過金碧輝煌的「神牛觀光區」,即將抵達的第一個加油站的前方,有一小徑右轉進去,沿途有清楚的指標寫著大艽宮」,依著此指標即可順利找到「大艽宮古道」的入口。 

未進入「大艽宮古道」入口的前方小山徑上,兩旁高大的樹冠所形成的綠色鄉間小路,吸引我棄車安步悠哉慢行,享受秋日林蔭樹下微風吹拂的舒爽感覺。位於「大艽宮」下方的左側山路,是進入「大艽宮古道」的入口,沿著「大艽宮古道」初進入的寬大泥土徑行進不遠處,綠苔蘚滿佈的石階步道旁,並列有鎮公所新鋪設的木板步道。「雙道並行」的原因,應該是原先的石階梯濕滑難行,才會有此新鋪設的步道存在,我是如此推論著。 

沉浸在步道沿途的秀麗景致中,思古幽情的感觸以及探索的樂趣,都在我心中微微騷動著、、。遙想當年先民來往大溪與內山等地區時,肩膀馱負著當地的茶、竹筍等經濟產物;腳踩踏著如此陡坡的濕滑石階,其間的辛苦與蹇困,自是不言可喻,正是「一步一腳印」的血汗見證。


水泥石階道


小角仔古道指標


小角仔古道:

要前往「打鐵寮古道」或是「大艽宮古道」的台7線的入口處,會先經過道路左側邊的「小角仔古道」。此一古道原是三層地區的當地居民往返大溪市區的一條捷徑,目前已新鋪設綠色水泥欄干的水泥石階步道,我站在入口處,由下往上觀看的石階步道,筆直深邃毫無「古意」,於是僅在入口處採拍照式的「到此一遊」。


雙道併存


古寺廟的煙囪


栗子園駐在所」:

已多次前來大溪的我,每每當車行從台3線將轉進「武嶺橋」頭時,車上的電子地圖會顯示橋頭的右側有「駐在所」的標示存在,已在我心中埋下好奇探險的種子。今日的古道漫遊時間充裕,拍完小角仔古道」之後,便趨車直抵「武嶺橋」,再下切轉入「栗子園駐在所」一探究竟。 

「駐在所」一語是日文的漢字,以今日的中文翻譯便是「警察局或是派出所」的意思。於我原先對此周遭古道、大漢溪流域環境的認知,直覺認為此一「駐在所」的存在,必定是日據時期日本政府為管控、維護大漢溪流域的「安全」,派駐警員看守、而成立的「警察局」,倘是如此的話,我或許可以在「駐在所」週邊,尋覓到日據時期所遺留的古味玩意兒,也說不定,我竟是如此欣喜的幻想著、、。

其實不然,當我向「栗子園駐在所」的警察先生提出我的疑惑後,獲得的解答卻是全然的失望,因為這個「栗子園駐在所」於此橋頭成立僅是六年的時間,非是我所幻想是與日據時期的「駐在所」肩負的功能,有任一的關聯。但是,何以他們是新成立的行政單位,機關的職銜卻仍是高掛著被殖民時代的「駐在所」用語,就此一職銜的使用,警察先生無法給我絲毫的合理說詞。 

依我對台灣公家機關的初淺了解,我真的是不解,此種涉及國家民族尊嚴的用語,不正是現今政治人物每天口水戰的硝火嗎?何以在大溪的武嶺橋畔,竟還有如此有違常情思考的用語存在呢?


睫穗蓼


齋明寺步道


齋明寺古道:

位於寺方側門的石板步道下行不遠,有一植株高大的雀榕樹,糾葛錯綜的樹根突起於步道旁,令人印象深刻;週邊的清幽山林與古寺廟的整體感覺相映成趣,更顯古寺禪意與山林的綠意。再下行近桃57縣道的山門處,兩側的石柱對聯,在流轉歲月的斑駁中,猶可遙想「日夜溪聲尋道岸,縈緇轍跡擁賢關」的詩句,所描繪昔日「大嵙崁」船來揖返、熙來攘往的美好風光。


齋明寺


蓮花朵朵


御成路古道:

又稱「栗子園古道」,與「齋明寺古道」的古山門都是位在57縣道旁,古道入口前方有一軍營;另一側的公園上,有一為迎接當年日本東宮太子來台行幸、記念建設的「御成路紀念碑」。惟紀念碑後方的碑文上,已被「愛國人士」因躂伐現今執政政府無能的情緒發洩,用粗鄙不堪的文字所覆蓋!!


黃昏的彩霞依偎著遠方的天際線,一輪蛋黃般的落日點綴其中,予人一股安祥的氛圍,惟是我卻有點闌珊的落寞感上升心底。今日自離開「大艽宮古道」後,每漫步在整修過的石階古道上,悠閒的心情一下沉重難返,套句劉克襄先生的用語:「古道氾濫!」。殘垣破牆的古道,當然有其先天行走的障礙;但是全鋪上美麗、寬距齊一的石階步道,古道的靈氣、風貌全然盡失。於我喜作尋幽訪勝的古道漫遊「初心」,便有很大的認知差距存在,行走時心情難免受到影響,但也只能站立於堅硬的石階道上,精神領略、緬懷有泥土味的古早古道了、、。

行旅日期:2004/11/20


幽靜山林


齋明寺的石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