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之家

興化橋

 

 

 

七堵-友蚋山村

於深秋的假日時刻,因有著中颱-納坦的肆虐威脅,清晨推開窗望見花園中,叢聚、盛開的「軟枝黃蟬」的枝條已被傾盆大雨的直落,壓的更是軟的抬不起頭來,心中有著些微的失落!遂再賴回床上翻看閒書,再度起床的時間,已是10點、雨勢稍歇緩的時刻!


由北二高接轉進中山高,由五堵交流道下時,東北角地區的雨勢,較之新店山區來的盛勢。依著指標,右轉進友蚋地區、順著華新一路蜿蜒進入山區,是帶著劉克襄先生「迷路的一天」一書,想去拜訪雨中的友蚋山村。此一山區小村,我曾於初春季節拜訪過,當時是跟著登山隊伍前來攀爬郊山的行程,今日想來對於曾攀登的山徑,已是印象模糊,但對於山區小溪安靜的流動,以及隔一段落即見豎立於路旁的景點說明,卻是印象深刻,也引起我諸多的好奇探險心。


 

友蚋溪又稱「鹿寮溪」,從發源地七堵經向五堵,再匯合其它溪流流入基隆河中游段。獨享七堵山區的優厚自然條件,使友蚋溪擁有充滿生命力的自然野溪特有的清純面貌;惟,據聞夏日的避暑車潮絡繹於此一山區路途,便破壞山村的寧靜詳和氛圍,也是我不急於前來探訪的重要原因。

今日的雨中漫步,首先是走過古樸的「興化橋」,站立於橋中央,俯瞰大雨中的友蚋溪湍急的風貌,水流衝擊溪中石塊捲起的黃色水波,有著令人動容的震撼!兩岸的樹叢,默默的靜立,將溪岸妝點出濃濃的野溪味! 


再前行走入「獨立坑」的景觀步道,已施工完整的花崗岩步道,仍是止不住大自然的推擠作用力,已有一二處的土石坍方,讓新作的花崗岩石階整個傾斜於山壁旁。據解說牌的說明,「獨立坑」的坑洞是以前在挖採礦產期,居民開鑿做為儲水的地方,以利於下方友蚋村民飲用的儲水山洞。現今鄉公所重新規劃、整修後,當我迂迴步向幽暗的山洞時,雖是在陰霾的天候中,洞內的黑暗與洞口的明亮落差仍顯差距著;於穿越山洞步向友蚋的老人服務中心時,真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春不老的紅色果真

雨中的春不老


沿華新一路繼續往山區前進,此時的天候,因著風力的加強以及颱風外圍環流共伴的效應,山區的雨勢更顯凶猛!撐傘走向「華新橋」畔的涼亭下避雨,一整排成長有序、人工植栽的「春不老」正是花季當期。淡紅色總狀花序、小而密集的小花,以及後端聚集紫紅、紫黑色漿果的美麗身影,誘使我再度冒雨行走花道間。

春不老」因葉子幾乎整年都是常綠,故名之;但我喜愛其紫紅、紫黑色漿果,更甚於其綠葉。晚秋時刻,山林間的「山芙蓉」也漸次開放,雨中看山芙蓉婀娜多姿的白色燦爛花顏,也是毫不遜於春不老」的誘惑於我。


金露花

雨中的流籠基座


溪谷中遠眺群山幽靜的迷濛,我抵達今日尋訪的重點目標-友蚋溪流中的古早流籠基座。隱身、聳立於繁密樹林間的水泥基座,吸引我不顧滂沱雨勢,想從產業道路直下切至溪岸邊一睹全貌,稍一不慎的踏滑步履,惹來左半身的黃泥濘遍佈,遂得放棄此一探險念頭!位於流籠基座的上源處,另有一「鹿寮橋」,橋名是取自「鹿寮」地名的源由;而鹿寮」即是過去平埔族人獵鹿或養鹿的鹿場。

於「鹿寮橋」畔的一戶石頭房屋後門,發現一古老的石砌蓄水池,冒雨前去徵得主人同意後,便借用乾淨的山泉水稍稍清洗我滿身的泥濘!於此一石頭房屋的前方,有一無人居住的紅磚大瓦厝,下方的竹林小徑傍著友蚋溪流,鄉公所於此闢有一清爽的腳踏車專用道,我想,倘於明年的夏日前來踏騎的話,應是幽雅、清涼的避暑好去處。


古老的石砌水塔

斑駁的石階


因著身體有泥濘滲水的濕意,已打消我再前進山區探險的意念,惟於折返往高速公路的迷途上,我卻誤闖位於瑪陵山區、翠谷橋畔的「保甲路」及「舊圳路」。

一陣的狂雨大作、暫停歇時,向上仰望「瑪陵橋」橫跨北二高的宏觀天際線,位於橋下方的翠谷橋畔頭,立有一「保甲路」及「舊圳路」的指標。顧不得我身上的濕意,我走入「保甲路」的舊時光幽徑中。早昔的基隆河河渠網絡和保甲路的山間小徑,道路網四處延伸、彼此交錯,從一個街庄聚落到另一個街庄聚落,因此日據時期,日本人為利於管理漢民族,便有「保甲制度」的出現。

 

 

 

 

 

山芙蓉


踏走入「保甲路」的小徑,有一「永懷領袖」的半頭身銅像,以及新穎的土地公廟乍現,不協調的年代時序交錯著。廟旁山徑上,有一盤根糾紮、森然的老榕樹,低首寂寥的挺立於小徑旁。我沿著小徑巷弄前進,古老的石頭厝屋宇,或被重新翻修為新穎的樓房基座、或被整個重新整建過,成為「新式的古早厝」、或是被荒廢於新建的屋舍旁的舊有屋舍,雖是古早的石頭厝,卻無損於我對此一山區先民的生活富庶,是有較之它處所見的貧瘠,有著更多的安逸與豐庶的先入為主的成見。

導致有此一成見的基礎,是為我觀察此地隨處可見的老舊石頭屋瓦的門首雕工,與破舊的木雕花窗等;以及雖被重新翻修成新穎樓房的基層地,卻有異於一般古石厝擁有大形、圓拱門的窗台與大門的氣勢,在在顯現此一地區的大不相同。


紅磚古厝

春不老


翠谷橋下的溪流名為「瑪陵坑溪」,係源於七堵的五指山區,由於溪水較淺,有多處因河水及石礫沖蝕而成的壺穴地形,站立於翠谷橋下即可望見美麗的壺穴景觀。河川沿岸林木鬱鬱蔥蔥的自然景觀,與潺潺溪水流竄於河谷丘石間的相呼應,也印證居於此山區水源頭的居民,是較下一街庄同是飲用舊水圳的居民,擁有更多絕佳的天然優勢。 

在時代潮流的衝擊下,大量的建設導致自然環境的巨變,一些過去人跡少到的山區小村落也不斷被開發出來,而當鄉鎮公所不遺餘力的配合政府「台灣觀光年」的政令號召下,急切開發的粗糙運作下,以我喜古物、好幽靜山林的「不入流」心思,於彼此的交會認同點上,是有如奔馳於同軌道卻是南下北上各朝不同方向行駛的列車,已漸行漸遠、、。

惟,義大利作家蘇珊娜﹒塔瑪洛(Susanna Tamaro)的書信體作品-「依隨你心(Follow Your Heart)」中寫道:「坐在橡樹下的不是你,而是橡樹;在叢林中即是叢林;在草地上即是草地;在人群中即是人」。言簡意賅卻在字裡行間,透露出對生命的關懷,對希望追求的意境,都有助於我打開,面對古物被粗魯破壞、古道古石階被丟棄一旁而鋪設花崗岩的鬱悶心情、、。

行旅日期:2004/10/24


友蚋溪

興化橋


獨立坑入口

獨立坑出口


順益商店

台車木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