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蘭 |
南港-舊庄茶山 |
今天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午餐過後我便從辦公室出發,帶著劉克襄先生的「北台灣自然旅遊指南」一書,開車直走進南港舊庄路的山區。想去看的景點,包括有舊庄街一段的「燒煤窯」舊遺址,之後擬再去尋找有槍孔的「潘氏古厝」,以及舊庄茶山裡碩果僅存的土埆厝聚落。 |
順利的找到、看完「燒煤窯」舊遺址之後,我單純的以為只要往山區的方向前進,「潘氏古厝」如此名聞遐邇的地方,鄉鎮公所一定會大力「放送」,甚且立有大大的招牌廣告著;否則依著劉先生的「旅遊指南書」去尋找,也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可惜,事與願違的情況,是經常會出現在我的摸索尋路當中。 我的天真誤判劉先生所繪的地圖,以為「潘氏古厝」就是位與「栳寮、更寮古道」的同一方向的山區,因此便在舊庄路的一、二段山區裡,來回數次、左轉右繞的就是尋不著「九重宮」的廟宇。甚且去問了街道旁豎立「香壇」的住家型廟宇的主持人,竟是不知此一山區有「九重宮」與「潘氏古厝」的存在,罕見的事情又添加一樁。最後在停車、詢問路人多次後,方得知應從「南深路」的方向、越過垃圾場轉進入山區,才是快速與便捷通往「九重宮」與「潘氏古厝」的正確路線。 |
有槍孔的古厝 |
余氏古厝 |
「潘氏古厝」實為清朝時代設立「望高寮」的守衛居住的山區聚落,由石牆上「內大外小」的槍孔鑿法,可看出早昔山區防禦原住民出草及土匪侵擾的盛況。據下方「九重宮」的服務人員指稱,此一槍孔石厝的歷史歲月,目前係由第八代的子孫所居住,整個石頭屋約是有160年以上的古老記憶。
田園綠野錯落,恬適寧靜的鄉居氛圍,是舊庄山區予人的第一良好印象,也是吸引我多次開車前來漫遊的重要原因。其間雖有多家商業氣息濃厚的招牌太過突兀,以及「南港茶展中心」的紅瓦白牆矗立在一片綠意盎然的茶山中,所顯現的不協調視覺外,但都仍無損於我對此一山區的喜愛與探訪。今日會再度前來,除已探訪過的「潘氏槍孔古厝」外,舊庄路二段316巷的余氏古厝聚落、老樟樹的尋找,也是我心中懸掛甚久、想前來探訪的重要誘因。
老樟樹 |
南港茶展中心 |
源於自身對古老事物的喜愛,凡有關隱身於山林間的土埆厝、石頭厝或是老樹群;甚且是日常生活中的尋常古老事物等等,都能吸引我想一親芳澤的探險心。剛好劉先生的「旅遊指南書」上亦推薦在此茶山區裡,尚留存一處碩果僅存的土埆厝聚落與老樟樹的存在,倘我一再錯失機會前來親近的話,以台灣「喜新厭舊」的習性作為觀看,恐會讓我的探險心遺憾年年、、。 古樸的土埆厝前,200多歲高聳入雲際的樟樹老爺爺的樹幹上,有著縱裂甚深的歲月烙印痕跡,令我一見止不住的孺慕心情便湧現著,用力的張開我瘦長的雙臂,緊緊的擁抱著樟樹老爺爺、、。漫步穿過一幢幢的土埆厝,巷弄間或遺留早昔的採茶竹簍、碗櫥與碗盤,或是年節時刻磨製年糕的石磨、石槽等器物,思古幽情的歡喜心在在顯露在我貪婪的臉龐上、、。 再步向土埆厝後方的桂花林道途中,遇見在農地中工作,有著秀麗臉龐的余媽媽,熱心的為我導覽、解說每一桂花植栽的典藏心情。原來這片隱藏於山中高大的桂花樹林,是她年輕時親手一株株的種植、照顧,今日我所見桂花林的高度,便是如同她稍顯年歲的辛勤累積。 熱心的余媽媽任意的讓我摘取香氣四溢的桂花蕊,也為我彎曲桂花的枝掗,方便我拍攝取景的最佳角度。此一秋高氣爽的午后古厝、老樹、桂花林道的巡禮,為種種工作上的不順意心情,劃下一個美麗、優雅的句點。 行旅日期:2004/10/15 |
夕陽西下 |
桂花飄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