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之家榕樹

 

 

龍洞坑、石梯坑古道

   

今日隨梁山兄弟遠赴東北角海岸地區,擬前往「龍洞坑、石梯坑古道」一遊。惟,一早天候即顯怪異,同屬台北盆地,卻是有某些地區是滂沱大雨的景象;可我居住的山區,卻僅是陰霾天候而已。因此除了我是依原訂時間出發,順利在基隆港口接上「蕭郎」外,其餘的夥伴,都被陰晴不定的天候影響所致,晚了些時間,方抵達約定的集合地點。

東北角海岸沿線山海交錯,其中自「仁愛橋」至「龍洞」附近的岬灣地質景觀,以及鄰近鼻頭角附近,整個變化多端的海蝕地形,都係為北台灣絕佳的天然攀岩場所。山脈緊臨著海岸,海岸地形在自然風化及海蝕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海蝕階梯、豆腐岩、蕈狀岩、峭壁等各種地質景觀,各具特色,引人入勝,堪稱大自然精雕細鑿的藝術品。此一充滿嶙峋風光的海岸風情,以及綿延迤邐的岬灣景觀,都曾耀居台灣政府向國際世界舞台的政令宣傳刊物、影片的絕佳推銷的重要景點之一。  

低氣壓籠罩的海岸,時有行如風的烏黑罩頂、時是一片亮麗的豔陽光,典型的颱風來臨前夕的徵兆。約是眾夥伴集聚的十點鐘時,突來一陣的勁雨傾盆下起,幸好不多時,又如風捲雲走般的呼嘯而去!大雨過後,稍露臉的陽光,照射著登山口附近草原尖端上,滿佈晶瑩剔透的小水滴,燃起了我攀爬的雀躍心情。

走進林木蒼鬱的雜木林中,掉滿地的「水同木」稜果,吸引同行的「hAPPY、、爸爸」於樹幹上隨手一摘,即請我品嚐熟稜果的芳香與甜味。林蔭下小灌木雜密生長著,鳥鳴、昆蟲聲處處聞;橫亙高掛於步道上方的「蜘蛛面膜」,亦不遑多讓於兩旁的植物林相及昆蟲群,顯見此處的生態族群,享受著少見人為破壞的安逸生活。臨溪的岸邊,潔白的野薑花叢隨處盛開,以我喜「採花」的賊性而言,倘於入口處即開始摘採的話,以如此盛開的產量,除可供我家中花瓶的插量,更是足夠我帶到市場上,去成為臨時販售的「麥克麥克」(deep pocket)的花農。

姑婆芋

溪澗

 

 

 

 

 

 

 

 

今日行進動線:龍洞一號橋旁(88k)作為起點,有一住家門牌:龍洞街60-2號的右側電線桿旁、茅草小徑進入─龍洞坑古道(其中涉溪多處,但均未有弄濕鞋襪的程度)─最後過水處(一人獨留守)─左轉入小溪流─一路上溯─疑轉進蚊子坑古道(路徑不明)─擬探和美池未獲─下切至不知名小溪旁用午餐─橫越龍洞坑古道中間的大草原區─左轉回龍洞坑古道─再一路陡上坡至苦苓嶺前鞍─上陵十字路口,右行往南雅山(蕭郎獨探)、眾人採左下越嶺前去永安祠─永安祠前方左下切、進入石梯坑古道─山中小岔路口,採右下行往海邊方向前行─越溪三次後,再跨越水管水泥橋─抵仁愛橋停放車處取車─東北角海鮮餐廳享用晚餐─北返。  

生痕化石

蜘蛛面膜

 

 

 

回程的路途,會經過位處東北角隱密的海岸,有一較不為人知的景點─「番仔澳」,我曾於多年前,隨同研究地質學的友人前來此欣賞波浪淘洗海岸岩石,所形成類似大象鼻子的海蝕洞奇景,以及特殊的節理岩岸、生痕化石的地質景觀。海蝕洞(sea cave)乃係因為受海水的侵蝕作用所形成的天然洞穴;「生痕化石」(Trace fossil):乃為古生物的遺骸或一些生物活動的足跡,例如生物在移動、攝食、及居住的環境下,種種活動、行為遺留下的痕跡(如尋找食物、築巢居住、逃避攻擊等),或大自然作用力作用下,保留的痕跡(如海浪的拍擊)等活動,如果沒有受到外力破壞,且再受到後來沙、泥、沉澱物等的沉積、膠結,一旦被保存在地層內,所形成的化石,稱之(註)。

或許就是因為知道「番仔澳」的旅人不多,以前又受軍方的管制,出入需檢查身份證件,因此受人為的破壞少,自然地質、生態景觀的保存算是良好且完整的。今天一行人上溯至小溪流,欲尋找傳說中的「和美池」,在大崩塌的溪流途中,也遇見一顆似是生痕化石的石頭,美麗、醒目的分叉型幾何圖形的畫面,令人望而心生歡喜。    

(註):文字引述 http://www.geog.ntu.edu.tw/tgru/lscape/lscape10/10-9.htm 楊士芳

永安祠溪水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