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之家


2004/08/28 再遊三水潭、灣潭古道

 
週六清晨時刻,回應著梁山兄弟攀登「三水潭出外澳」的召喚,我早早抵達新店捷運總站相候。往坪林的客運公車今日竟是準時抵達捷運總站,致使得有4人飲恨未能一齊搭上公車,而需搭乘計程車趕往坪林的相會點,此一小插曲,莫非是已昭告著今日是豪華團攀登行旅的開始!

坪林距離新店僅約需40分鐘的車程,沿途我依窗左顧右盼欣賞著景緻優美的北宜公路風光,沉睡在都會喧嘩裡的小小獸心,已被沿途美景的morning call叫醒而顯露著欣喜的雀躍表情!陽光初露之時,5人先發小組已抵達坪林老街,於接洽再進入山區的租車確認,順便等待後續專車前來相會的友伴時,我信步於坪林老街上。清晨的老街小商店前,家庭主婦採買日常所需物品的熱絡景象,宣示著山區富足安樂的氣氛。穿過老街,我再步往坪林舊橋方向的北勢溪上俯視溪流悠悠;遠山的前景中,一幢整齊的閩式新建築屋脊,露於林梢上方,便為馳名的「坪林茶葉博物館」,如此的山野景觀,蘊藏著一份寧緻安逸的幽雅氛圍,令人滿眼、滿心的歡喜。

古意盎然的坪林舊橋,肇建於大正2年(1913年),係為一鋼筋混凝土橋,佇立橋頭觀看建橋紀念石碑文時,Tony先生自橋下走上來。倆人就此建橋碑文的歷史記載,交換著對前人無限敬畏的佩服心情;再步下橋畔觀看略呈三角形狀、斜立溪流中的橋墩,彼此也對前人將圓融的處事哲學,深化入造橋、引溪流的專業領域中的生活體驗敬服不已!日據時期的造橋專家,表面雖採取看似消極、不與大自然正面衝撞的工法建造橋墩,與現今採用正方形、寬大的橋墩形狀相較,應有其專業及富涵意的工法原理支撐。因為觀此舊橋能歷經近百年的歲月,仍是屹立不搖於湍急的北勢溪上,即為明證此一施作工法,確有其優異、獨特的成功條件。我一路思索、感觸此一圓融實施工法的奧妙哲理!

當租用的車行開往北43平雙鄉道的坪林山區時,映入眼簾的是滿山丘陵地的茶園風光,看似純粹的自然風光中,實則參揉山區前人的篳路藍縷,也透露著山區天人合一的辛勤勞動氣息;極富山林美景的疊峰翠巒、蜿蜒清澈的小溪流依畔著,呈現出另一種寧靜曠闊的景緻。一踏進黑龍潭的溪流區域,內心深處自然的呼喚聲響起,是水的呼聲、是綠的呼聲,更是山的、風的呼聲,呼喚著一個已離開自然很久的都市遊子;這樣的呼喚聲,經過了二年前的初次邂逅後,我慢慢體驗到我是真正屬於山林的悠遊者,惟有在山林中,我的一切皆可當下安放!

山區的近日總有午後雷陣雨,因此湍急、豐沛的溪水從上游直奔而下,一行人微微顫顫的相互扶持,輕踏過今日的水上凌波道。沿著溪旁的雜亂小路攀爬直上,山徑上的泥徑與石階相當的泥濘與濕滑,但途中總有友伴輕聲的叮嚀聲響起,令人心下溫暖著、、。沿路攀爬直上的滿身汗水,雖已濕透衣衫,可是小徑旁隨處可見的柔美溪流身影,一路相伴;以及山澗的小小瀑布所形成的美景,都為此段辛苦的陡坡旅程,提供了最清涼的慰助。汗水隨著肢體的運動,漸漸滲透出升高的體溫,我喜歡藉此肆無忌憚地汗水奔流,去感受自己的身體與大自然接觸的感覺。

山徑小路上因山壁的潮濕、遮蔭,植物的生長更顯茂密,沿途鳥巢蕨(山蘇)附生於高大樹幹上,或垂懸於樹幹枝椏中;筆筒樹羽狀的大葉,仍不忘時時向藍天揮動它前端的羽狀筆觸,展現傲人的綠意造形。小徑林道的意境,就在植物林相的密佈下,透現出幽深的情調;投射入林徑的亮眼陽光,配合著植物枝掗的彎曲變化,當我每一移動的步履觀望時,迷幻的線條剪影所構圖的光影交織,總教人忍不住的想按下快門捕捉住,惜,我的攝影技巧是如此的拙笨、、。

過了溪旁的土地公廟後,一小段的產業道路之下右行便是「灣潭古道」的入口。不聞車馬喧聲、寬大平坦的「灣潭古道」,伴有隨處可見的緩流小溪以及幾處湛藍的深潭美景,都令人彷如走入世外桃花源般的幸福感覺;一畦畦清麗的白蝴蝶花、純樸的杉木林相,錦上添花的為「灣潭古道」的美麗再增添幾筆隨意揮灑的綠意。在「夢潭」溪畔享用午餐的一行人,無疑是今日此古道的惟一悠遊群,「灣潭古道」的種種美景也全歸於這一群山林同好所享有著。惟,人生總有不盡周全處,午後雷陣雨來的快又急,打亂了享受山林美景的一群人,急奔至草原上方的古石厝中躲雨!

坐落於蒼綠的山林之間,寬大、仍屬完好但已無人居住的古石厝,門前矗立著築牆的狹長石板塊,以及厝內幽暗的角落裡,石臼、石磨以及早時年的紅眠床、「國語課本」處處散落著,觸動著躲雨的一行人另一豐收的古石厝巡禮。石頭屋的古厝以及屋前方的梯田草原,在在見證過此一山區前人開墾山林的悠悠歷史,但是,屋前眾多狹長石板塊上,斧鑿的圓洞以及厚度、長度幾乎一致的石板塊,係來自何處?前人又是運用何種方式,安放如此眾多的石牆、石板塊於此深山中呢?我的內心裡響起如此的好奇探究聲音、、。

驟雨初歇、山嵐再起的時刻,一行人仍續行在密林之下,山林間草木蓊鬱,踏石躍過幾處白練奔騰下的小溪處,潔淨的溪流中孕育了豐盛的魚族,在湍流間閃耀著白色鱗光,引來溪谷中三三兩兩的魚癡釣客,佇立溪流中任意而為的垂釣。潺潺小溪蜿蜒從山林穿出,水流平緩如鏡般的轉彎地方,便是今日的中繼站-灣潭已近了。灣潭溪畔旁地勢平坦,原有的稻田因為廢耕致青草漫長,草地鬆軟,倘於此露營不失為一處好場所。已是下午三點鐘的時刻,一行人方抵達此溪畔附近的土地公廟,領隊估算倘於此時刻再續前行至宜蘭外澳,約需再4個鐘頭的步行時間,而後段的行程,除需行走於蜿蜒的山區產業道路外,連綿起伏的尾端山路,應是比早上的平緩小徑困蹇許多,因此一行人便決議就此結束今日三水潭出灣潭古道的行程。於溪畔遇到灣潭飲食店的老板,熱忱的幫助我們電召兩輛計程車前來代步,當計程車載著一行人前後奔馳往雙溪火車站的雙泰公路上時,一種似曾熟悉的感覺,是我曾兩次趨車獨行的回憶。

灣潭的泰平村是翡翠水庫的水源頭,因被列為水資源保護區,故此地農耕不能使用機械進行農作,也不能任意使用農藥、除草劑等,傳統農業的收獲不敷生活所需,致青壯年人均外出謀生,山區老年人口力量有限,許多農作田地故都處於休耕的狀況。泰平村因有開墾上的諸多限制,又隱密於雙溪鄉的邊陲山地內,原始山林山巒俊秀、民風樸實,山居百姓擁有寧靜、清新的生活環境,「洽如一顆明珠閃耀於黑夜中」,是我多次行走泰平村的感想。此山區因為風光明媚,雙溪鄉公所前幾年就在雙泰公路旁植栽吉野櫻、八重櫻等櫻花樹種,並在樹下遍栽各種杜鵑花、馬櫻丹等蜜源植物,逐步構築「小陽明山」的觀光願景。

遠方雪山山脈的山陵線,氤氳恰如一道道潑墨的山水畫,令人目不暇給;散落在山腰或溪畔附近的土埆厝,仍保有昔日老舊的風味,引人發思古幽情。當攀登的步履已由計程車代步的車行,陸續經過我曾前來的山區農家、溪畔古老石橋時,我興奮的當起此世外桃源的導遊。一行人就在此愉悅的蜿蜒車行中抵達雙溪火車站,擬搭乘下午04:29分的火車返回台北,結束今日輕鬆、快樂的悠遊行旅。

觀看相片:
http://photo.pchome.com.tw/s06/jenniferyufong/boo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