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之家


2003/12/12 繫放情


尚在我高中時期,陽明公園的住家山邊或是前山公園內,經常會看見有一小群人,拿著望眼鏡東張西望的找尋目標;後來好奇之下,也隨他們看了幾次鳥以後,竟也深深著迷、主動加入他們賞鳥的行程。

彼時我們一小群人經常是摸黑的上山下海探鳥況,沉迷在學習、紀錄、辨識稀有或特有鳥種的快樂課程中。融洽相處的像是兄弟姐妹般,後來稍有功力後,自己被前輩引薦去參與大學的野生候鳥繫放、紀錄的生態研究課程;並也在此類型活動中,另外結識一小群熱愛植物生態的同好。

有一種研究稱之為「候鳥遷徙、繫放記錄調查工作」,通常「繫放」會選擇在夜間的理由,是為避開陽光與人潮。順著候鳥遷移的路線,選擇在空曠地區或是河口張起多處鳥網,每隔半小時以兩人為一組的前哨隊伍,即需前去巡視一次,以避免掛在網上的鳥兒失水或是驚嚇想脫逃致受傷。因擔心是需行走於河口濕地上或是防止草地上遭蛇吻的危險,參與繫放的輪值人員,都會穿一種塑膠材質的連身衣褲,很像是漁夫的工作服。

當把網上鳥兒輕輕卸下帶回集合點時,調查人員的標準動作如下:先判別鳥種、鳥名、性別以及成鳥或是雛鳥,一人拿出鋼製伸縮量尺丈量羽翼寬度、長度、嘴長、腳長,任何鳥兒身上可以丈量的尺寸,另一人則作紀錄以及秤重量、拍照。之後將前述紀錄的重要地點、時間轉烙至腳環鉛條上,再在鳥兒的右腳上留些許合宜的空隙,將鉛條鉛封住,此時所有的紀錄工作總算告一段落,我們會讓鳥兒留在籠子裡觀察,如果一切無恙的話,俟下一組人馬再出去巡視時即帶出場釋放;如果是有受傷或是暫時不能野放的,老師或是同伴們會將其先帶回實驗室觀察、治療。

因著鳥兒腳環上的記載,不同國度的鳥類專家或研究人員可從腳環上的訊息,判斷鳥兒遷徙路徑或是飛行方向、距離,是蠻專業的研究課程。這種活動有時會連續好幾晚﹝端視候鳥遷移數量﹞,因此我們無形中培養出的識鳥功力及彼此深厚的友誼,絕非一般同學間的泛泛之交能體會出的。

台灣目前的生態保育觀念已有相當水準,大學開設生態研究或是相關的科系也漸被重視,學生的出路也較當年我們選讀此類冷門科系的人,顯然能依專長學以致用與有發揮的空間,所謂的生不逢時之憾吧!

Jennifer-謝 2003/12/12 夜

台長 Jenni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