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喜愛「深坑、阿柔洋」地區的優閒靜謐的鄉情印象,雖數度造訪仍不厭膩,且離新店家中的咫尺車程,不似同為擁有自然美景的三芝鄉,是需翻山越嶺、無法暢意觸及的彼端行旅區域。源起「南邦寮古道」的初踏,之後曾二度再臨「阿柔洋」地區,卻幸運的總是碰上午后的雷雨交加!囿於天候限制,未能盡興走過「茶山古道」通往「王軍寮」的路程,此路線一日未能順暢走過,我的心情就如同盛妝赴約卻被阻於門外般的煎熬!
平緩、不知名的山間「步道」的小徑,入口係位於阿柔洋產業道路自深坑外環道的台塑加油站右轉、前行約50公尺的農田花崗岩石徑上。雖是二度特意趨車、步行至此山區步道,仍是不知其將通往何處?步道正確名稱為何?今日再前來,即已抱定主意,雖是不知名的山徑,也無阻於我要走出心中規劃的「茶山古道」○型路線。
午后的炙熱陽光,雖是行走林蔭下的平緩小徑,仍是汗如雨下般的濕透衣裳,於是,放緩了步調與思緒,順行小徑在山谷中的蜿蜒,上上下下地穿梭著。放慢步調降下的身體溫度,兼有微風的飄飄然,讓人感到非常的舒服,縱是陽光穿透樹梢照在臉上的熱度,也可讓多日來累積的低檔情緒,一點一點的回昇開來。樹林間「天聲合唱團」也開始鳴放屬於自己的長短調;五色鳥的短調低篤音階,搭配綠繡眼的高音急行音調,是我覺得「天聲合唱團」最絕佳美妙的音頻合作搭檔!
不知名的步道小徑,從入口順行至山間第一岔路時,我依著登山布條取右下再順行出山中的產業小路的出口,僅需短短的30的分鐘。產業小路上的登山布條就此不見蹤跡,也是我初次探訪時,淒慘的迷路之旅的開始。當日依著直覺的思考模式,至此出口時即採取左上行的路徑探至深山的私人古厝附近,適遇午后雷陣大雨急至,混身濕透的避雨於屋簷下,卻無緣能窺睹屋內狀況也未得其門而入,本想遇人問路與避雨的念頭,被此一山中工寮的緊閉門扉打碎!
眼見午后雷雨大作的態勢,非短時間能停歇,已是濕透的身體避雨於屋簷下的寒意漸漸上身;深山裡又見天色漸暗的跡象,迫於現實只好再度淋雨於山間小路,也是想以行動的熱度來驅趕身體的寒意,但竟也是讓自己置身於上無遮蔽物又是雷雨交加的驚險、恐懼環境中!當時前行、後退皆有難的情況中,內心裡深深懊悔的是當日的探訪山林,未有週全的準備。由山中產業小路地面上,儘都是一些廢棄物的石磚碎片與木材鋪料,及古厝周邊植有大片的樟樹小苗觀之,此路應是該古厝私人為農作運輸、進出便利所鋪設的非法道路。當日的豪雨直落時,道路上竄流的黃泥沙滾落的駭人場面,均顯見該路徑的粗糙鋪設與未具生態觀念的率行。
今日再前來,自當不取左上行的方向,右行的小路應是可前往「茶山古道」的入口,是我二次失敗後的經驗累積心得。整條產業小路雖可說是瘡痍滿目,惟沿途兩旁群聚的野牡丹怒放,鮮麗的紫紅色豔彩,稍事彌補我的辛苦○型創路的探險心情,「野牡丹花道」是我犒賞自己為其所命名的小路,雖它僅有短短的20分鐘路程。行一轉彎處、尚未走出我的「野牡丹花道」,即已聲聞山腳下的人聲頂沸。匏子崙19號的民宅前,聚集近十名的男男女女,大樹下粽葉飄香與閒聊的眼光,突然聚焦到我身上時,我雖已習慣多次被詢問,隻身女子行走山林的好奇與關懷心,但仍止不住一夥人的好客邀約。惟,擔心一落坐後,今日探詢「王軍寮」的時程又要延後了,遂只能客套的道謝後,再度頂著烈焰前往熟悉、真正的「茶山古道」入口行去。我如此隨意散步山林的樂趣,莫過於途中巧遇的和善人士;我也從來不愁在熟悉的土地上,探知、發掘各式各樣不同的林徑走法,即使是已經造訪過的景點,或是有雷陣雨中急行的淒慘經驗!
位於匏子崙產業道路上的「阿柔幹44」是「茶山古道」的真正入口。不過之前兩次的到訪,我卻都不是從此一入口進入,今日再訪,當循正道行走。恐是泥路坍塌的嚴重,沿著溪畔上行的山徑,被覆著用塑膠袋裝填的沙包以及木材廢板料、電線廢料等物品,一路鋪設至阿柔瀑布前。行走此一山徑除驚訝水土保持的鬆散外,無法融入自然的隔離感覺,係因沿途的塑膠袋沙包!
隱於山林間的阿柔瀑布,丈餘高的絹細瀑布下方,設有一可供人站立、作天然SPA的木棧平台,靜謐冰涼的流水,最適合戲水玩樂,屋棚下,三三兩兩剛做完SPA的男女隨意散坐、閒聊著。跨過溪、攀繩上昇後可至「匏子崙幹14A」,接上之前曾行走過「茶山古道」的岔路,此處也是我之前差點錯過的石頭厝的路徑。依著石階梯席地而坐,隨意瀏覽座落於大片青綠中的石頭厝古宅,順便享受我的水果午餐!開闊的田疇視野,也開闊了積鬱的心情。背景的翠綠色山巒映襯著前景的青綠色平原,一畦畦方塊般的旱地,種植著扁柏類的園藝作物與農家尋常的菜圃,其間彎身工作的農婦是畫中主角,旅人有心或者無意的闖入,卻成了最佳配角,沈浸於看似恬靜卻蟬鳴聒噪的午后田野氛圍中。揮汗淋漓格外暢快,山林的美不僅僅從眼睛看得見,也可從愉悅腳步感受得到,今日雖處於炎熱中,卻可換上另一種心情,就能有諸多不同的體會;而面對天然所形成的田園風景畫,讓我忍不住拿出相機,想永久記錄、保存下來。
這條「茶山古道」往「王軍寮」的山路,除了識途老馬外,甚少有登山團體會選擇到訪,鄉公所的路標又不明,始造成我二度鎩羽而歸的遺憾!此次再臨縱有事前的資料收集與詢問,也是幾番波折後始得其門而入。依著明顯步道行走至左指向「王軍寮」的中途木牌過後,出了溪邊的棕竹園藝林後,雖謹慎的沿著地上前人踏踩過、進入棕竹林的仟陌小徑,採左向行去可接上小小溪邊的野薑花田,但道路卻從此處不見了!再退回棕竹園續接另一左上行方向的道路,行走約20分鐘後,出口竟還是「林家草厝」的方向。困坐愁城時,仍是不死心的再重新走回去棕竹園,此時已是午后的3:40!忽撇見續沿下行的方向綁有黃色布條,頓覺希望無限,顧不得「台北青龍隊」新闢的道路崎嶇不平,直視著黃布條往前急衝,10餘分鐘後卻仍是回到棕竹園的溪邊,至此真是灰心至極!怎會如此呢?光是在此棕竹園附近的來回找路已耗去一個鐘頭的時間,我仍是未走出往「王軍寮」的正確方向。雖續有三三兩兩的踏青客到此,詢之,卻是無人知曉正確路徑,當時心中的挫折不言可喻。後經一善心先生告知:一定要往棕竹園溪邊的方向,過溪、往左邊才是接上「王軍寮」的正確路徑,惟棕竹園此方向的溪邊,並無道路可跨越前往。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跨下另一仟陌小路,沿著狹窄步徑彎身再次走入,小路旁一畦畦整齊的扁柏苗輕撥我腳畔,而淙淙溪水聲隨著腳步愈發清晰,待到小徑盡頭時,整片茂盛成長的野薑花田仍是橫檔於眼前,定睛再次仔細搜尋,似有一不甚明顯的路痕出現眼前,這才發現小小溪原來是被前方的野薑花田及上方橫臥的樹林枯枝所形成的綠牆所遮閉,而路旁原已稀落的登山布條又被人割除,僅剩一綁條的環結而已,難怪我多次遍尋不著此路徑入口。
抱著如獲至寶的興奮心情,踏上此置身山谷、林蔭水氣環繞的古道路徑,雖是炙熱的午后時光,空氣卻顯得格外的涼爽。一個人的山旅遊樂莫過就是「寧靜」,惟此時的山谷萬籟並非俱寂,因活躍的「天聲合唱團」了解我此時的興奮心情,遂也鳴唱快樂頌相和!!...一路上升的山路,會讓我走往哪兒去,我並不是很有認知的,而選擇此逆向的探索未知,不若平常的另一番冒險探索的心情,不正是我今日如此這般辛苦覓路的原創心意嗎?當經過第一幢古老石頭屋時,屋後有丈餘高的兩巨石相疊,其頂天立地的巍巍然,令人望之起敬畏心;立於旁的大樹磐結交錯、堅毅紮根所展現的生命力畫面,都讓我突然了解到,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是一本本值得堪味的好書籍。「土埆厝」最美的地方在於斑駁的歲月痕跡表現,也是此路段殘留的第二幢古老建築物;鄉公所雖於「步道入口」未設立任一解說或告示牌,惟山林步道的修築師法自然工法,亦未修砌「仿水泥木欄杆」於茂密的自然環境中,讓人行走於此山林,體驗了輕鬆的悠閒氣息,也呼吸到植物與泥土的獨特芳香,是我在都市叢林中無法體驗得到的東西,也是我今日執著要尋找從阿柔洋產業道路的「步道入口」往「茶山古道」尋走,經由「茶山古道」的貫通「王軍寮」路線再接回「步道入口」,此一○形古道線路最大的甜蜜趨動力量。
夕陽西下的香醇藍山咖啡,外加甜膩的大塊蛋糕,是我慰勞自己終於走出此一○形線路的獎賞,是輕鬆,也是自在的心情!此一小小山路的半日行,竟耗去我多次徒勞往返的盼望心情!尤其,在日復一日繁重的工作壓力下時,此一微妙的盼望心情,竟讓我有期待的甜蜜折磨!一種美事∼雖異曲,卻同工!
此一○形線路上,有自然簡約的山林風光與壯闊的巨石風情,我在自己貧瘠的語庫中扒梳許久,仍僅能挑出最含糊的「美」字來代替此行的感動。我也不確定用文字來表述「自然」這件事到底洽不洽當,我也想過,儘管我如此著墨符號想拼湊出自然的美,惟自然卻輕易的證見符號。
Jennifer-謝 寫於 2004/06/23
觀看相片
http://photo.pchome.com.tw/s06/jenniferyufong/boo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