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嘉義-特富野古道 台灣的這塊土地上,其間不管有著多少文化道德的差異或是人情的冷暖, 以及城鄉的美麗與哀愁,值得我魂縈夢迴的是,她有著我最珍貴的所有回憶。約是近中午的時刻,我們才離開「頂石棹」的民宿。之後,續沿著台18線往「塔塔加」的方向,走往我們此行的古道探走重點-特富野古道。 |
淵明居民宿的入口招牌 |
清晨的曙光 |
井然有序的茶園 |
Kate搓洗「愛玉子」中 |
第二天行程: 08:30 在民宿搓玩「愛玉子」後,再應民宿主人的邀請,參加森林步道的生態導覽,順便助其解開各種植物名稱之謎 11:50 特富野古道(從自忠端進入),位於台18線96.5k。古道入口的對面附近有間古樸的「福安宮」 13:00 抵達特富野古道2.5k處,在此地我們又推舉蕭郎為代表,完成特富野古道的全程探訪 14:30 與Kate自特富野古道3.5k處先行折返回自忠端入口 16:00 與蕭郎會合,續走台18線至102k看台灣第二大神木-鹿林神木 17:11 回到台18線77k附近的「十字路聚落」,走「巴沙娜產道」進入特富野部落、達邦部落 17:55 達邦部落晚餐、小逛達邦部落一圈,順便採買零食 19:40 夜宿里佳部落的民宿 年關時節在南部的阿里山山區,竟有暖陽陽的太陽耀眼,因此喜陽光的「炮杖花」,舖陳一匹匹橘紅色的花簾在民家的圍牆上,引人注目。山區村落的茶園間,有作為各家農園間界址的斑駁石牆,與「炮杖花」鮮艷的色調相互對比,直覺上便令人心生農家富麗的幸福感覺。 特富野,位在嘉義縣與南投縣交界處的深山裡,是鄒族的起源地。據資料的引述:「特富野古道」舊稱水山古道,其開設是日治時期日人為了開採阿里山地區豐富的紅檜、扁柏等林木資源,便闢設阿里山森林鐵道運送木材,更在1941年增建支線「水山支線」。因此,現今的「特富野古道」不僅是因為日據時代遺留下來『水山支線』的運材鐵軌,也代表有鄒族大社「特富野」的演變歷史。「特富野古道」可說除了是鄒族人用以狩獵、通婚、探親甚至與異族交戰的路徑外,更是一條象徵台灣山林悲歌的歷史古道。 美景是一步一腳印的堆疊。望著山嵐迷漫在筆直的柳杉林間,那種人間仙境的夢幻與寧靜,不由得叫人暗自讚賞著大自然的神奇造物;當冬陽穿透雲層,灑落在林間的樹形剪影,令行走在『水山支線』運材舊鐵道上的我們,不由心生起童稚的單純快樂心情。蕭郎更是展現幸福男人的小淘氣,頻頻扮演出平時難得一見的逗趣與可愛模樣,逗得我們倆個女生也跟著開朗的大笑起來、、。 |
頂石棹民宿後方的森林步道 |
台18線上的「福安宮」 |
淘氣的蕭大俠 |
馳名的特富野古道 |
其實,我與蕭郎的相識時間,說來並不算長久。初起,我還對這個執迷每周「獨步山林」的寡言又略帶嚴肅外貌的小男生,存有疑惑之外加上些微敬怕的心情。但是,隨著日積月累與他一起攀走郊山古道的觀察中,我發現我竟是「喜歡上」這樣質樸又具害羞與憨實本性的「怪腳」男生。 因為我的年紀與蕭郎的大姐同年,再加上蕭郎與我 同是大學校友之故,因此,蕭郎一直敬稱我一聲:學姐,而我也忝不知羞的在每次相約攀走古道的過程中,總是想扮演大姐姐的角色,對著他們幾個尚是年輕、單身的小夥子,耳提面命的頻催促起他們要即時把握終身大事完成的重要性。一向都是「獨步山林」的蕭郎,終於在山野間遇見他一生的「最愛」-Kate小姐。一開始,當蕭郎帶Kate來參加我們攀走古道的聚會時,一趟宜蘭「金面山古道」行走下來,我便也暗中喜歡上這個高中與我同是穿「綠衣服」的小學妹,更是直接寫信鼓勵蕭郎,要抓握住倆人攜手未來人生道路的一些「小撇步」。 今日是低溫的寒冷氣候,再加上年關已近,此刻,「特富野古道」有人煙稀少的寂寥氛圍,一路走來,僅印記上我們三人的行蹤。就是這樣的「清淡」味道,讓原本就喜歡享受孤單的旅人,更能盡情的品味寂寞與我相伴的樂趣。 古道沿途的生態尚稱豐富,此時節有「東瀛珊瑚」的紅果累累的高掛枝頭外,「台灣紅榨槭」的枯紅葉也零星散鋪在古道沿途上。觀看古道沿途豎立的解說牌告上說,也有為數不少的「森氏杜鵑」遍生在古道周邊的山林間,如果是在花期前來的話,不難想像得到樂山者穿梭在杜鵑花海叢林間的快樂畫面。懷抱一種對美麗的憧憬,便足以令人心生陶醉了。 |
古道沿途的指標 |
幸福的儷人行 |
『水山支線』的運材鐵道 |
台灣林場的悲歌 |
終於在抵達「特富野古道」2.5k處,我與Kate再度發揮我們女生小小賴皮的本事,又推舉蕭郎為我們作先鋒,去完成「特富野古道」的全程探訪。我們倆個幸福又快樂的好女人呢,就在古道沿途邊的小木椅上暫時休息,靜享著片刻的澄靜,再娓娓暢述著我們彼此曾在異國有悠閒旅情的美好回憶。 在蕭郎獨自去探走全程的「特富野古道」後,我與Kate倆人用完午餐後,仍是邊走邊聊的緩步至「特富野古道」可前往特富野部落的叉路空地上(約是3.5k處)。之後,再由此寬敞的叉路空地依著來時路,回返到古道自忠端的入口處。 當山嵐從「玉山山脈」翻騰飄起時,我與Kate來到自忠廢派出所對面,一處可飽攬山景與觀看雲霧捉遊的寧靜咖啡廳。倆人盡情享受天然及人工融合而成的視覺美景,以及好女人們最喜歡的下午茶時光。席間我無意間發現,離「特富野古道」自忠派出所前方道路的不遠處,有一棵新近發現樹齡推測有2700年的「鹿林神木」。於是,我便鼓惑Kate「拋棄」他的郎君,隨我前去一探台灣的第二大巨木。 結果,當我們倆人才剛要趨車去觀看「鹿林神木」時,擁有健腳及「順風耳」的蕭郎,應該是得知到我們將要「放他鴿子」的計謀,突然就出現在古道的入口處前。對蕭郎如此健步如飛的神功,不由得不讓人感到深深的佩服與讚賞。之後,我們三人便一起沿著台18線直往102k處奔馳。 「鹿林神木」因位在台18線一處彎道的陡峻山崖下,沿著公路的車行並無法發現其蹤影,甚且站在山崖上,也只能瞧見其頂端的樹冠層而已。也或是如此的緣故吧,「鹿林神木」才得以安全的保存下來。 停車於紅檜巨木說明牌的前方空地上,我們三人依續沿著之字形木棧道一路陡下,沒多久,林務局表列台灣第二大神木的壯碩身軀盡現眼前。林間有虛無飄渺的山嵐飄動著,生長在陡峭山崖下方的巨樹參天,林木蒼鬱,藤蔓纏繞,山塵幽靜之感滿佈在巨林的周圍。旅人不禁一再細品巨樹堅毅、怡然自得的蓬勃生命力丰采。 |
未開花的「毛地黃」植株 |
東瀛珊瑚 |
我就是「哇沙米」的植株 |
古道中途(約是3.5k處) |
鹿林神木的解說牌 |
離開紅檜巨木後,我們再度蜿蜒車程進入「巴沙娜產道」的狹窄山區路途上。「巴沙娜產道」據說原是特富野和達邦二地部落,從特富野經過巴沙娜,再到「十字路」的出外工作、交易買賣和討生活的舊路線,又稱「巴沙娜討生古道」。不過,現今的討生古道上已鋪設水泥, 也少有人跡的行走。 進入「巴沙娜產道」後不遠,此次換是蕭郎「拋棄」我們倆個好女人,獨自前去尋找「巴沙娜山」的森林三角點,我與Kate則乖乖的在路旁等候。恐是我們倆個好女人的形象太鮮明吧,原先在路旁菜園裡拔菜的阿伯,在與我們閒聊幾句話後,竟大方的拔下他菜園裡種植的家常菜蔬要相贈給我們。阿伯這種不藏私的熱忱態度,倒讓我跟Kate直覺不可思議與「歹勢」起來了。 進入「達邦部落」三人簡單的用過晚餐之後,續行前往漆黑的169縣道上。山區的夜來的特別早,169縣道的山區中少有路燈,更顯得闃暗自天頂的穹蒼漫上蔥鬱的林木,行車的每一轉彎處的一瞥眼間,但見山下城市的燈火闌珊。一幅幅黯黑的山景被溫暖燈火的色彩歌詠著,很美、很溫馨的感覺。 約是要再花費兩個鐘頭的時間,才能來到我們今晚擬下榻在「里佳部落」的民宿。喜歡「趴趴走」的人,出遊時想的不是距離遠近的計算,而是一份追逐的心情,享受最純粹的遊走樂趣。這也就是喜歡「趴趴走」的人,追逐走向山巔海角的惟一理由,因為大夥兒都是這樣走到的。只要是路,每個人都要走過,不論山路、水路、或是人生的路 、、。行旅日期:2008/02/02 |
山崖上俯望巨樹 |
巨樹參天 |
特富野古道的冬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