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溪-石底古道&菁桐古道 |
今日天氣雖炎熱但有空閒,擬獨自依著「蕭郎」在今年一月份曾探走過「石底古道」的路線,一路從「平溪國小」出發,上行到接近汐平公路旁的百年古厝-吉慶居之後,再穿越汐平公路上的福興宮,再度踏走「菁桐古道」返回到菁桐火車站。之後,搭小火車回到平溪鄉 的停車處,完成一個O形路線的行程。 09:25 停車於平溪鄉公所前方。整裝後,直行、經過平溪國小校門口,校門的圍牆外有古樸、具美麗紋飾、悠久年代的「福聚宮」(日據大正六年所建(西元1917年)),位於道路的左側上方。 09:30 沿著三坑產道前行。有點炙熱的感覺,幸好產道旁有許多花草的賣弄,分散我對「炎熱」的注意。 09:45 再遇古樸的「福安宮」,石砌的款式造型,是我歷年來探尋 山林古道的最愛。從平溪老街出發至此,已讓我遇見二座古樸造形的土地公廟,今日「石底古道」的探走已值回票價了。念及此,我不禁跳躍起我輕快的步履,嘴上隨意哼著不成調的歌曲、、。09:51 「蕭郎」詳細記錄中的「長壽橋」已出現在左側,前行的水泥小徑便是「石底古道」的入口。天氣蠻炎熱的,卻在此處遇見一位「外傭」推著一位老阿伯來此「散步」,心中有點疑惑的想法,再加上最近因為常陪伴老人家的情緒作祟,便趨前去詢問是否需要幫忙。原來是老阿伯常想念他的果園及果樹的成長狀況,「外傭」只得遵從家人的號令,每天清晨便推著坐輪椅的老阿伯來這兒「一解相思」,約是到中午的時刻就會回家了。 |
平溪老街上的指標 |
嬌美的野牡丹 |
翠綠的傘蕨 |
鮮黃的「茼蒿」花 |
10:03 續依著水泥小徑前行,穿越一處養有眾多狗口的古老石厝,本想進去探探老屋。不過,群狗吠叫聲響徹雲霄,怕驚動遠方派出所的警官至此巡視,遂只得快步通過此區域。 10:13 來到臨溪畔的「三坑40之1號」的民宅,此時汐平公路位於民宅的正前方。民宅的週邊花卉及菜園都修整的很清幽,臨溪畔高壯的青楓樹下更有一盆 橘紅色調的「石斛」盛開,吸引我的注意。在我專注拍攝花卉的當時,民宅的鐵門突然大聲的「啪」響,走出一位中年男人。那位中年人看到我被開門的響聲驚嚇到的樣子,便跟我一再道歉,說是他的手力很不「幼秀」。呵呵、、。10:23 穿越汐平公路,先往平溪老街的方向回走,想去看看「蕭郎」 地圖上的「平碇煤礦」。不過,除了是大門深鎖外,我可是一點也看不出「煤礦事務所」的蛛絲馬跡,這「蕭郎」實在是厲害,連這個「平碇煤礦」的訊息他都會知道。10:41 離開汐平公路上「年代不夠久遠」的福順宮後,進入「石底古道」的第二段入口。在汐平公路開始爬升的大轉彎處的水泥護欄上,藍天隊釘有指引的鐵牌。 10:50 一路循溪左側上行的「石底古道」,在抵達「水管取水小壩」處,暫緩腳步下行到溪邊休息。徐徐的山風從溪谷吹過來,恰有幾隻台灣藍鵲從眼前飛出,倏地又飛過了溪谷。尚未進入六月的盛夏,在清涼的山風中卻兼帶有悶悶的熱感,不禁無端想起「地球暖化」的嚴肅議題來了、、。10:55 休息過後,再續行的「石底古道」是傳統上行又下切的攀走山徑,一點也不像是平緩好走的古道腰繞路線。 11:03 攀升到陵線的最高點上,遇到三條路的分岔口。汗水如雨般滴下濕透了上衣,遂只得再次休息並重新檢視「蕭郎」及藍天隊的路線圖及說明。 |
健康的A菜 |
石底古道的入口牌告 |
優雅的姿態 |
石底古道的水泥小徑 |
古樸、有美麗紋飾的「福聚宮」(日據大正六年) |
三坑產道上年代不詳的「福安宮」 |
向是好奇心及喜古樸事物混合個性的我,選擇在此處要暫別「蕭郎」的路線(如下標示),而依著藍天隊新釘上的牌告:「往吉慶居磐石嶺,屏風山」的直行下溪方向,直接探訪百年古厝去。 10:55 叉路,左上往肉板卡(磐石嶺)土地公,直行下溪則無標示,應可登屏風山。取左,一路循稜往上,不像是古道會走的方向,真正的古道應該是繼續循溪上行,直到吉慶居附近。 就因為有如此個性的我,今日「石底古道」遍體傷痕的攀走,從此開始! 11:10 下行過溪後,突然不知方向為何的我,站立枯溪中、左右搜尋片刻,終於在溪邊的右側上方,重見到藍天隊的牌告。歡喜的大踏步上行到荒廢的雜草地中,查看釘在樹幹上的牌告寫著:上-屏風山,往前-吉慶居。但是,展現在我眼前的卻是荒蕪的地瓜園,以及比人還高的芒草叢,前往「吉慶居」的平順路徑在此失去蹤跡。我稍是猶豫了一下,還是想沿著溪畔、穿越芒草叢一路上行到「吉慶居」去 |